华中师范大学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毕业教育,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通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项基本教育、四支骨干队伍和五项精彩活动”积极构建毕业生立体教育体系,倡导毕业生爱心留驻母校,青春奉献祖国。
围绕一个中心。即毕业生教育以成才为中心,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和自主创业。2006年,学校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专门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举办职业规划大赛和求职简历大赛,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能力。同时,创办《就业指导报》,积极收集就业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每周举办小型校园招聘会,每年邀请全国用人单位来学校举办大型师范专业招聘会。2007年9月,学校还倡导并发起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湛江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等中南地区及周边9省份25所师范院校组建“中南高师院校就业联盟”, 在教育部支持下建设以高校为主体的资源共享、市场共建、社会参与、立足中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高层次就业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学校建立了多个大学生自主创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主创业。
立足两个基本点。即积极为毕业生服务,维系校园和社会的安全稳定。学校把毕业生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分类、正确指导、职业测评、模拟招聘、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积极为毕业生服务,让他们顺利毕业和就业,努力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实施三项基本教育。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重点针对毕业生开展诚信、感恩和爱心教育。通过“考试零舞弊、无人监考考场”、四六级万人诚信考试大签名、诚信缴费、诚信贷款和诚信求职等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在毕业生即将离校之时,深入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感谢老师教育我”、“感谢社会温暖我”等感恩教育,让学生心存感激,学会感恩。以“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国家”等为主线开展“爱心”教育,对毕业生加强热爱教育事业的师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今年,学校不少毕业生都参加了圣兵爱心社等爱心服务社团和志愿服务组织--华心服务队,在校内募集生活、学习用品建立爱心超市资助贫困生,同时通过上街卖报、收集废品等方式资助了100多名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组建四支骨干队伍。在进行毕业生教育过程培养四支骨干队伍。一是就业指导队伍,主要负责拓宽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及时提供丰富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和各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对毕业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职业性格等方面进行指导。二是辅导员队伍。他们宣传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关心和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使毕业生增强顺利就业的信心;引导毕业生全面认清就业形势,正确处理个人和国家、集体的关系,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心理咨询教师。他们针对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困惑、焦虑、挫折应对、情感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疏导,增强他们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是学生党团干部队伍。学校重视发挥学生党团干部在毕业生教育中的作用,将党性教育与毕业教育结合起来,动员他们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开展五项精彩活动。一是组织“桂苑之歌”爱心文艺汇演、院校两级毕业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锻炼他们文体特长,缓解就业前的心理压力。同时,开展“我为母校献一言”活动,广泛征集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发挥毕业生建言献策对学校工作的促进作用。二是组织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向低年级学生传授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以及求职和考研等方面的经验,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三是开展“爱驻母校,旧物浓情”活动,动员毕业生把生活、学习用品捐献给贫困在校生,培养毕业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在回报社会中成就自我。 四是将毕业典礼当作大学生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邀请优秀毕业生家长代表参加毕业典礼,通过学校领导毕业寄语、给毕业生代表授予学位以及与毕业生合影等方式勉励毕业生学以致用、报效国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给毕业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五是针对女生、非师范生、贫困生、学习困难学生等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开展“送你一程”活动,采取特殊关爱,实行就业援助,帮助他们顺利毕业和就业。
学校近年来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以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质获得了社会好评。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