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中农业大学强化就业市场建设
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2012-12-31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收藏

  近年来,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华中农业大学主动树立市场营销理念,多措并举,整合资源,不断强化就业市场建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五同”工作模式,成效显著。2012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05%,升学出国率、签约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上市企业的比率均高于往年。

  ——全校同心,以充分就业和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机制。学校和学院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实施“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学院具体负责、全校通力合作”的“四级联动”就业市场工作机制。一是学校领导每学期召开一次就业工作会议,针对就业市场问题进行研讨,并多次深入学院、学生进行走访、调研,掌握一手资料,把脉就业市场建设工作;二是各职能部门积极搭建毕业生安心求职、主动求职、高质量求职的工作平台,形成了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良好格局;三是学院针对自身优势特点,形成了富有成效的领导工作机制,如学院党政领导以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基础与企业洽谈合作办学、学院就业市场建设工作激励机制和学院党政领导积极“走进企业”开拓市场等,有力的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工作。

  ——师生同力,以全员参与、推荐就业为主要内容拓展校内就业推介渠道。通过设立教师就业贡献奖、制定就业专项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挂钩制度等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专家教授、研究生导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资源,推荐毕业生就业。同时,通过就业周报的形式营造“人人知就业、人人帮就业、人人促就业”的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形成 “全员重视、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共有156人次教职工向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1063个,促使216名毕业生成功就业。

  ——校企同盟,以联合培养、定向就业等多种方式开拓校外就业市场。一是发挥农科行业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以订单培养、特色班和就业基地等形式与知名大型企业签订协议合作办学,目前共开设了“海大班”、“华扬班”、“东软班”、“扬翔班”等特色班,签订就业基地单位20余个;二是挖掘校友资源,组织经验丰富的干部、教师组成专班,奔赴经济发达地区找校友、拓渠道、建“同盟”,重点到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走访、交流,挖掘用人需求,开拓高端就业市场;三是针对女生毕业生日益增多的现实,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通过“走访企业”与以招聘女生为主的行业知名企业(如教育、咨询、酒店、家纺、女婴用品等)建立联系,邀请其来校选聘优秀毕业生,目前已与“新东方”、“美联英语”、“优衣库”、“汤普”、“森马”、“蓝月亮”等品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吸纳女生毕业生100余名。

  ——学生同行,以信息共享、组团就业等方式寻求无形就业市场。学校十分重视在毕业生群体中推进“学生同行”的互助模式,实行就业压力共担、就业信息共享,实现共同就业。各学院成立了毕业生就业互助中心,根据不同专业下设信息组、宣传组和联络组,定期举行求职经验分享交流会,就简历制作、笔试或面试的经验技巧与同学进行交流,为毕业生提供互助服务和交流的平台。此外,在毕业班中积极开展“组团”求职,实行互用就业资源,将就业信息差异化利用,有效拓宽了信息渠道,确保了就业安全,提高了信息利用率和签约成功率。

  ——保障同步,以充足的资金、完善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为就业市场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学校每年划拨80万经费用于就业市场建设,为提高就业市场建设的科学性,今年又划拨10万元专项资金,聘请专家学者对毕业生就业市场进行专题调研,为学校准确选择目标市场和毕业生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提供依据。在建设资金充足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定期研讨交流制度、编制《华中农业大学就业市场建设方案》、《华中农业大学走进企业方案》和《华中农业大学就业市场建设考评体系》等规章制度,保障就业市场的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另外,通过打造以学校就业网、QQ群和短信服务等“三位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特别是集信息发布、职业测评、求职网络课堂、在线咨询和指导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就业网,在为毕业生和企业提供便利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求职技能和技巧。

(责任编辑:王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