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湖南大学聚合优势学科资源创新传统文化研究

2012-01-13 来源:湖南大学收藏

  湖南大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发挥深厚文化背景优势,整合校内优势学科资源,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成绩显著。

  ——搭平台,整合资源建基地

  学校整合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管理学、文学等多学科力量,成立了“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等传统文化研究平台,并依托平台打造优势领域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湖湘文化研究基地主持承担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清史·湘军”、“清史·书院学校表”、“清史·皮锡瑞全集”、“儒藏·春秋卷”等已完成主体成果的撰写工作,阶段性论文陆续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史研究》等重点学术期刊发表;推出的《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荣获多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励。“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相关研究人员深入4000余个乡村开展了地毯式村落文化普查和挖掘工作,获取了长江流域宋元明清各朝以绢、麻、木、铜、漆、羊皮、纸质为载体的造像记两千余种,长江流域地域民族宗教的汉文、藏文、巴利文、梵文、缅文、傣文写经宝卷四百多种,以及新化维山晚唐墓葬壁画等大量珍贵的原始实物资料,并陆续推出了《湖湘壁画》、《湘西南木雕》、《长江中游道教造像记》、《长江中游写经宝卷》、《长江中游水陆画》等一系列学术专著。

  ——实保障,加强规划立机制

  湖南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注重加强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实施了“人文社会学科提升计划”,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基地”、“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等纳入“985工程”建设平台范围,重点支持“文史哲”等交叉学科群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等传统文化研究相关学科的水平。学校聚合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法学等学科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认真做好古文化典籍整理和保护工作,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切实保护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为保障传统文化研究可持续健康发展,学校实施了文化研究重大项目预研计划,对于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文化研究项目从经费、资源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学校还制定了有关优秀成果和优秀成果推广、转化的奖励办法,鼓励优秀文化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普及。

  ——筑载体,夯实基础争项目

  湖南大学以国家级重大项目为依托,积极主动地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文化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学校继承和弘扬优秀的学术传统、教育传统,以传统国学为学科领域,打破现有学科专业布局,注重文史哲各学科间的衔接与融合,凝炼学科方向,从“经学研究”、“史学研究”、“子学研究”、“出土文献及文物研究”、“湖湘文化研究”、“书院文化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等方向着手,深入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产出一批精品力作,并根据自身优势积极申报国家重大项目。2010年,“湖湘文化通书”和“中国经学史”两个科研选题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2011年,“长江流域宗教文化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立项,“岳麓秦简与秦代法律制度研究”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立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报告”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建设项目立项,《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