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南大学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2008-06-23收藏

  中南大学2008年有毕业生12000余名。学校适应就业新形势,采取行业互动、区域合作、基地依托、网络拓展、创业教育等措施,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截止6月初,毕业生签约率较往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2%以上。

  一、发挥优势,巩固行业市场

  中南大学合并组建前的三校分属有色、医药、铁道行业。学校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与行业单位的合作交流,巩固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市场。一是举办行业招聘会。学校与810余家行业单位建立了稳定联系,每年邀请三个行业的企事业单位来校分别举行专场招聘会。在今年的三场行业招聘会上,就有590多家单位来校选拔人才,与1800余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二是实行“3+1”合作培养。即与行业内的大型企业合作培养毕业生,企业提前1年选拔在校毕业生并签订就业意向书,为签约学生提供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等资助和良好的实践教育条件。学校先后与西部矿业、中铁五局等35家企业签订了“3+1”合作协议,今年有120名毕业生经过合作培养后进入这些企业就业。三是重点推介行业一线单位。学校每年举办20余场行业推介会,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单位负责人来校,重点推介知名企事业单位,鼓励毕业生到行业一线建功立业。

  二、主动服务,扩大区域合作

  一是以省校合作促就业。主要校领导亲自带队,积极推进学校与省、市政府合作,一方面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主动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参谋服务,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政府部门对学校发展、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近3年来,学校先后与30余个省、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或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相关省市人事部门每年组织辖区用人单位来校选拔毕业生,2007年底以来,就有10多个省市组团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二是以调研服务促就业。每年由学工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带队,分赴全国各地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调研。每年向1000家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查问卷,跟踪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泛参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大型人才交流会,深入了解区域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健全毕业生推介反馈机制。还在毕业生就业重点区域建立外派机构,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2008年成立了“中南大学驻广州毕业生就业服务办事处”,为学校前往广州求职的毕业生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劳动维权、公务员考试指引、公益性求职援助等服务,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重点建设,强化基地依托

  学校先后在全国27个省市建立了628个毕业生就业基地,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也建立了相应的毕业生就业基地。学校与基地单位签订《毕业生就业基地合作协议意向书》,加强互动交流。根据协议,学校及时向就业基地选拔推荐毕业生;就业基地优先向学校及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优先接收毕业生实习,优先录用学校的毕业生。以基地为依托,学校进一步在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见习岗位基地,每年组织500余名毕业年级学生到基地单位接受岗位锻炼,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理解和交流。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成为学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08届毕业生就业信息中有25%来源于基地单位,在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中有60%以上选择的是基地单位。

  四、两形并重,拓展网络途径

  学校在拓展毕业生就业有形市场的同时,高度重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新阵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良性互动。一是推进网络化管理。建成开通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信息网,集教育、管理于一体,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查询与发布、数据统计、政策咨询与指导等实现网络化。网站现有1万多名毕业生会员,1000余家用人单位注册。近1年来,通过网站发布就业信息4.8万余条,有7300余名毕业生在网上投递了电子求职材料。二是举办网上招聘会。每年开展“网上招聘周”活动,2008届举办网上招聘会12场,有400余名学生通过网络招聘顺利就业。三是强化网上就业指导。学校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合作建立了全国首家青年职业促进服务站,通过网络视频直播为大学生进行职前辅导,开通“毕业生双选网络绿色通道”,定期发布毕业生需求信息。

  五、鼓励创新,培育创业市场

  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每年拨款20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和学生科技基金。创建了全国首家高校大学生创业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成立了“中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并得到国家发改委160万元引导资金。还创建了11个创新创业教育德育示范基地,成立了“发明创造爱好者协会”等创新创业社团。近三年来资助16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启航行动”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这一系列措施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培育了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观念。调查显示,2008届毕业生中有15%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自主创业。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