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山大学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积极支援西部边疆地区建设

2008-04-04收藏

  近几年来,中山大学积极响应中央提出支持西部建设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对口支援西部教育的决定,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支援西部边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受援地政府和受援单位的充分肯定。

  一、开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工作,推动西部边疆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目前,中山大学分别承担了对口支援西藏民族学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的任务。几年来,学校坚决支持中央援建西部教育的决定,分别与对口支援高校签订了援建协议书,将援建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加强对口支援双方的领导互访和干部挂职交流。开展对口援建工作以来,双方学校高层领导进行了多次的互访,对援建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达成了共识。目前,中山大学选派了一名专家任新疆医科大学副校长;西藏民族学院和新疆医科大学也分别选派了藏族、维吾尔族教师到中山大学任学生管理教师,协助管理藏族、维吾尔族学生,效果良好。二是提高受援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中山大学将对口支援的着力点放在支持受援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访问学者、进修培训等多种形式和层次为受援高校培养师资,提升受援高校师资水平。目前,已接受西藏民族学院17名教师和新疆医科大学13名教师作访问学者和课程进修学习,9名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医生作临床进修学习,3名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根据有关规定减免了学习费用。三是推动受援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山大学将学科建设作为对口支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多次派出学科骨干教师为受援高校做好学科规划和指导教学评估等工作。例如,重点扶持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眼科学、肿瘤学三个学科的学科建设,确立了学院(医院)间“一对一”的支持带动关系;2005年12月,与新疆医科大学合作的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合作基地、新疆新医司法鉴定所、新疆医科大学法医研究所正式挂牌。截至目前,已向各受援高校派出骨干课程教师29人,主要负责课程教学、短期讲学、指导教学规划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性效果。四是改善受援高校的办学条件。几年来,中山大学通过多种渠道,向受援学校捐赠了多批次的图书资料、教学设备和医疗器械。例如,2003年拨付60万元人民币专项经费,用于西藏民族学院民族学博物馆和档案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派出教师协助西藏民族学院建立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并指导进行校园网站建设和网络管理。

  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推动西部边疆地区科技产业发展

  近几年,由中山大学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刘昕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注重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推动西部边疆地区的产业发展。一是创造性提出冬虫夏草“牧虫工程”与“孕育工程”理论与技术路线,率先在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高寒生境建立“中山大学青藏高原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目前已申报和授权的发明专利12项,发现蝠蛾属1新种(蒲氏蝠蛾)和发表论文6篇。2007年底,“冬虫夏草孕育工程技术体系研究及示范”及“蝠蛾属昆虫种质选育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两项课题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西藏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二是发明了能大幅度提升肉苁蓉活性成分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收率的调控催化反应湿法加工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在沙漠上种植红柳林寄生管花肉苁蓉的附加值。已申报发明专利7项,取得专有技术6项。目前已在南疆建立了“中山大学西部荒漠改造与特色资源科学工作站”,提出了宽窄行单沟深度接种的红柳-肉苁蓉种植模式,建立5000亩固沙植物红柳林和寄生特色药材管花肉苁蓉持续高产示范基地,以及肉苁蓉深度加工产业化基地,计划推广固沙红柳生态林面积30万亩。这两项科研工作的实施,将对西部边疆地区科技产业的创新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并产生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推动西部边疆地区实施“造血工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研究生志愿支教助学活动,支持西部边疆地区基础教育事业

  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根据团中央组织开展的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已先后选派九届46名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分赴云南、青海、广西和西藏等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2005年开始,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主动提出申请赴西藏林芝地区支教。目前,已有三届共19名同学进藏支教。期间,支教团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设立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和“托起西部的希望”一帮一助学活动,积极为服务地学生开展各种助学活动。据统计,支教团为服务地捐资捐物累计逾100万元人民币,接受资助、奖励的西部贫困学生超过5000人次。此外,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以关注贫困地区教育状况和资助贫困学生为宗旨的公益性社团――“中山大学爱心助学协会”也相继开展了西部爱心助学活动,实行了“1+1+1”的助学模式,即“一个受助学生+一个爱心助学协会工作人员+一个资助者”(或集体),先后派出200多名队员自费赴西部贫困地区考察,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97名,资助金额逾90万元。

  四、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提供西部边疆地区群众医疗卫生服务

  2005年始,中山大学组建了一支由学校各附属医院相关科室的专家和博、硕士研究生组成的高水平医疗服务队,先后开赴西藏林芝、云南澄江等西部边疆地区开展“健康直通车”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据统计,三年来,共免费为当地群众做了82例微创白内障手术,赠送价值近30万元的医疗器械和价值近60万元的医疗用品、药品,为群众义诊达到6000人次,培训当地基层医务人员达800人次。期间,还将一名家境贫困、双耳失聪的藏族姑娘卓玛接到广州治疗,并免费为其成功安装价值20万元的人工耳蜗,在粤藏两地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赴云南澄江综合服务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团队。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