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山大学重视做好学生党建工作,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党校培训、学生党员发展、开展学生党员教育活动和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
――明确着力点,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学校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作为学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在培训体系、培养方式、工作机制和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建立健全三级培训体系。针对学校校区分散、学生规模较大的特点,学校党校采取了分校区办班的做法,并下设院系分党校,形成了相互衔接的三级培训体系:即学校党校―校区和院系分党校―班级党章学习小组,保证学生的入党前培养不因校区和专业调整而中断,使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教育全程化。从2005年开始,学校党校每年举办13个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接受培训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数逐年递增,2007年已达到3419人。二是把握“三个环节”端正学生的入党动机。在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把握“党是什么”、“为什么入党”、“如何入党”三个环节,通过党的基本知识与我党科学执政新理论新思想相结合的教育内容、多学科专家和一线党务工作者相结合的教育队伍、理论教育与体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入党教育的全过程,有效地端正了学生的入党动机。三是充分倚重三支学生团体。除各级团学组织的“推优”工作常态化之外,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例如求进报社和马列研修班,以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为主体、以学习宣传党的理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宗旨,积极开展各种自我教育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已成为党校之外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党员发展力度不断加大,比例进一步提高,目前共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员8462人,学生党员比例达到22.1%,党员比例比2004年提高了一倍。
――注重品牌示范,增强学生党员教育效果。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创新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学生党员教育上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三个系列品牌教育活动。一是最佳党日创建活动。这项活动从02年开始,得到了广大党员的热烈响应,每年有近100个学生党支部参与活动的评比。二是党员形象建设活动。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的形象建设系列活动,如党员个性风采大赛、党员形象摄影比赛、党员形象展示多媒体大赛等。三是互动教育系列活动。包括以党员思想互动交流为目的的系列论坛,如“理想信念教育”论坛、“重温入党历程”教育论坛、“薪火论坛”等,以及以师生交流共建为目的的支部“结对子”活动,如该校机关党委的32个党支部,分别与院系的学生党支部结成对子,共同开展党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为党员和党组织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也为广大学生树立了党员的先进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校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党员不仅在校风学风建设上做表率,而且在服务社会上展风采。一是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平台,鼓励大学生党员为群众扶贫解困送温暖。每年学校约有100多个学生党支部到贫困地区开展义诊、助学、敬老活动。中山医学院03级学生第三党支部在全校开展了“您五毫升的血液,他一生的希望――参与骨髓捐献,共建爱心社会”的活动,动员了483名同学报名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并现场采血登记入库,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分库成立以来第一份大批样本,受到了广东省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二是以专业服务为平台,发动大学生党员以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所长服务社会。2005年,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地铁为广州提速,我们为地铁提质”活动,他们发挥专业所长,对广州地铁英文标识牌全面考察后,向地铁公司提交了35条纠正和修改建议。三是以校园文明建设为平台,引导学生党员从身边小事做起,强化服务意识。成立党员义务服务队、党员示范岗,开展党员承诺制和结对帮扶等活动。例如由600多名大学生党员组成的珠海校区党员义务服务队坚持立足校园、注重细节、促进文明养成,通过自行车摆放管理、报纸派发、餐厅文明就餐服务、校园安全纪律宣传等等,为创建文明校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