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打造完善的资助体系 全力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2009-10-12收藏

  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不断完善学生资助系统,构建全方位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力做好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每一个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是宣传到位,资助政策深入人心。学校在构建完善的资助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的宣传工作,努力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因不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而陷入困境。学校将宣传工作前移,在新生入学前就把学生资助方面的资料和入学录取通知书一起发放,让新生及其家长全面详细地了解学校资助体系的详细内容;每年暑假都开通学生资助工作咨询热线,热心向新生及其家长解答相关资助政策及工作程序;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中,更是将学校的奖助学工作体系列入《新生入学指南》里,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宣传,使新生全面了解,免除后顾之忧,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知晓度。

  二是投入到位,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资助的投入力度,2008年投入1799万元用于学生奖助学金。在加大学校投入的同时,大力开拓社会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国家、学校和学院三级奖助学金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奖助学金体系。2008年,获得各项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到40%,获得各类助学金的学生比例超过20%,覆盖到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在做好国家奖助学金工作的同时,还全力做好校级奖助学金工作。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目前社会团体、企业、个人设立的奖学金20多项,近100万元;助学金20多项,近300万元。除此之外,各学院还积极联系社会力量,设立学院级奖助学金。如“施奈德”奖学金、三星奖学金、杜邦奖学金等一系列学院奖助学金,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奖助学金系统。

  三是建立完善的资助网络平台,提供高效、透明、便捷的服务。一是建立学生综合测评系统,提供更加透明的评价体系。自2005年起,学校开发并启用了学生综合测评系统。通过学生综合测评评优系统的测评结果来评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学校奖学金获得者,为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公平的激励平台。综合测评系统对学生的智育测评、德育测评、文体测评和综合测评结果都提供明细指导,操作简单明了。同时,系统对综合测评各奖项的评选比例进行严格的把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综合测评系统经过几年的运作,得到了师生的高度认同,成为学校资助体系中重要的环节。二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系统,提供高效、便捷的资助服务。学校于2008年自主开发贷款申请系统,2008年度学生的贷款申请全部实现网络化操作,学生提交填写材料错误率大大降低,极大地提高了学校和银行的工作效率,为学生提供了快捷的贷款服务。三是开发勤工助学系统,全面掌握贫困学生信息,合理安排学生的兼职。学校于2005年开发了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系统,实现勤工助学的网络化管理。学校及时掌握困难学生信息,录入勤工助学系统,对申报每个奖助学金资助项目学生进行细化管理,精确到每个学生。学校及时将各种勤工助学信息发布到网络上,学生可通过网络快捷地查看学校所有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职责及其助理需求,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兴趣等因素进行针对性地申请。勤工助学系统的开发,大大提高了勤工助学的工作效率,受到了学生的高度肯定。

  四是创新工作形式,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在传统的助学金发放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和形式,多渠道地帮助困难学生,让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体会到国家和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新生入学时开通绿色通道,帮助学生顺利入学,尤其是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不仅减免了他们的学费和住宿费,赠送他们购书券,同时还发放了棉胎、枕头、凉席等生活必需品,更是根据学校校园面积较大、学生上课不方便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每人发放了一辆自行车。学校每年冬季给困难学生发放过冬棉被,寒假前举办“情暖学子心”活动,赠送回家火车票或电话卡;学校领导春节前夕与留校学生共进年夜饭,大年初一给全体留校学生送去新年的祝福等等。通过创新工作形式,拓宽了助学育人的渠道,通过这些平凡而又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小事,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着实感受到了学校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