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制订《支撑珠三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争当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排头兵

2009-05-05收藏

  华南理工大学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要紧紧围绕“融入发展促发展,强化特色上水平”这一实践载体,以“985工程”三期建设为抓手,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制定和实施《华南理工大学支撑珠三角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为切入点和落脚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来推动学校自身的科学发展,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争当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排头兵。

  一、集中全校智慧,制订完成《行动计划》

  早在2008年下半年,华南理工大学就“如何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为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做出更大贡献”开展重大专题研究,集全校之力,历时半年,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学术委员会充分讨论,统一了思路、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学校支撑广东现代产业发展的初步发展规划。2009年初《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出台,这是一部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十二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纲要》的实施,华南理工大学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深切感到,作为教育部直属、部省共建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长期以来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纲要》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积极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努力争当贯彻落实《纲要》的排头兵。因此,学校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纲要》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决策,制订了《行动计划》。2月26日,学校向广东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 争当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排头兵》的报告及《华南理工大学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行动计划》高度重视,批示由省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对《行动计划》进行评估。3月18日,省委政策研究室负责同志专门到学校就《行动计划》进行专题调研。根据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调研意见,学校对《行动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3月26日上午,省委政策研究室召集省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外经贸厅、知识产权局等8个相关部门的分管厅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在省委会议室召开专题会议对《行动计划》进行论证。与会人员听取了学校的汇报,围绕《行动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华南理工大学积极响应《纲要》,表现出了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制订的《行动计划》符合《纲要》的规划任务和发展要求,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建设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预期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成效。

  二、发挥优势,主动服务,促进发展

  (一)《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

  《行动计划》总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发展要求和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华工作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齐全、以工见长、人才汇聚的优势,更加直接地面向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集成化、针对性强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着力为广东发展现代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1.根据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主动对接,新办若干个研究院,解决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

  一是围绕《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加快已有的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的建设。整合现有的相关学科力量,优化学科资源,大力发展与金融、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学科,重点在金融系统安全技术、金融创新产品开发、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空港物流网络平台、电信和网络增值服务、工业设计、风险投资模式与技术转移、旅游景观的设计与开发、会展建筑设计、体育赛事营运管理、动漫产品开发与推广应用等领域开展研究,为广东现代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是紧扣“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组建支撑相关重点发展产业的技术研究院。根据《纲要》提出的“重点发展现代装备、汽车、钢铁、石化、船舶制造等产业”的要求,学校已着手开展新一轮的学科整合,汇聚科研队伍,成立与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汽车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钢铁技术5个技术研究院。学校将依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联合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相关学科力量,整合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技力量,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攻关,力争实现重点突破,为珠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

  三是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学校面向产业发展需求,已率先成立平板显示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和新能源与装备研究院,在若干方向重点突破,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如,在电子信息方面:将重点在新型平板显示、大功率LED照明、集成电路设计、新一代宽带无线通讯、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在生物技术方面:将在生物医学工程、重大医用蛋白质的发酵工程技术、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推动珠三角生物产业与产品向高端发展;在新材料方面:将重点在新型电子信息材料、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能源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等关键新材料开展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在环境保护方面:将重点在环保技术与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气处理、河涌综合整治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积极参与珠三角重点流域、区域的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在新能源与装备方面:将进一步加强与南方电网、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的合作,在氢能技术、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光伏发电并网、大型风力发电控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电网、高效制备低成本生物质能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攻关。

  四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其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学校在造纸、食品、陶瓷、建材、家电等传统产业方面有很强的科技实力,为广东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广东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学校将发挥传统学科优势,一方面,通过与相关学科的联合与交叉,扩展研发领域,向产业上下游和相关产业拓展;另一方面,加强与相关产业的结合,在节能减排、环境友好、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使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型绿色产业。

  五是发展先进规划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推进岭南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学校将整合相关优势学科,在城市建筑、城乡规划与设计、智能交通和综合道路交通规划建设方面,与珠三角各地区政府密切合作,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攻克关键技术,发展先进规划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大力提升城乡建设与现代交通工程技术的水平,促进广东和谐城乡空间格局和便捷现代交通体系的建设,推进岭南特色的宜居城乡建设和珠江三角洲一体化。

  2.加快推进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汇聚优质科技资源,将其建成为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的技术源泉、成果转化基地

  为配合和推进广州和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学校正积极牵头组建由广州市与教育部共建的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产业院),将努力将产业院打造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服务的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产业院将充分利用部属高校的优势科技资源,围绕珠三角产业发展的需求,有选择地引进相关部属高校的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在产业院设立实体机构,通过搭建技术研发与中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国际科技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等五大功能平台及相应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形成集研究开发、中试生产、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格局,支撑广州和珠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产业院将建设装备制造、汽车设计与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轻工技术、污染防治、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产业化平台,各平台的建设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同时,产业院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先行启动穗港澳合作,建立“穗港澳科技合作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围绕穗港澳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需求,以科技资源充实、整合、优化与共享为主线,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人才培训、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科技合作创新计划,使之成为粤港澳科技合作的示范区和国际科技合作的试验区。产业院将实行开放式建院,借鉴国内外同类型机构运营的成功模式,通过良性运作,力争成为独具特色、实力雄厚并在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创造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需求,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将根据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积极发展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使学校学科门类覆盖广东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发展产业,加快培养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学校将扩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规模,为广东核电的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将新办冶金工程专业和扩展石油化工工艺专业方向,为湛江千万吨级钢铁基地和珠三角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根据珠三角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需求,扩展“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根据珠三角建设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的规划,整合计算机软件、新闻与传播、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学科力量,开办动漫专业,加强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

  着力培养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把培养掌握产业关键技术并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现代工程师和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道路,加强与珠三角地区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满足企业对人才个性化的要求。探索研究生培养的新机制,促进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成长,实行“工作学习交替制”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4.继续深化与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合作,率先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将围绕《纲要》提出的“以新的思维和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上水平”的要求,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思路、集中力量,积极推进与美国纽约大学、普渡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科技合作和联合办学,引进和利用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组建联合学院和研究生院,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学院,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的实质性合作,为广东现代产业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三、举全校之力,组织实施行动计划

  对于《行动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学校各单位和广大师生员工非常积极地响应和支持。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学校计划在今年5月份挂牌成立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实施《行动计划》。目前,学校已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科技产业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切实加强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学校将结合“985工程”三期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行重点投入,分步实施,对跨学科研究院,成熟一个、成立一个,将以挂牌成立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契机,全面启动行动计划;以挂牌成立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为契机,全面启动校内各研究院建设。同时,学校正在研究如何创新人才与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人才和制度保障。学校将采取各项有力措施,举全校之力组织实施《行动计划》,争当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