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2003年就提出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培育优良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09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极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工作。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主旋律引导
华南理工大学始终把高扬主旋律作为校园文化的主题,突出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2009年,学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党建主题创新活动、“祖国是我家”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升旗仪式等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庆祝建党88周年“七一”表彰大会等学习表彰先进典型活动,教职工合唱晚会、学生合唱比赛、图片书画摄影作品展、海报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征文演讲比赛、爱国电影展播等文艺活动,“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家乡变化”社会调研视频材料比赛等。同时,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工作,弘扬主旋律,抢占网络思想阵地,此项工作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与嘉奖。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二、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学生爱校荣校意识
校园文化是学校历史的积淀,开展校史校情教育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华南理工大学十分重视校史校情教育,不仅建设了校史展览馆,并把参观校史馆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而且经常性地组织举办校史校情报告会、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华南理工大学于2009年上半年启动了网上校史展览馆建设项目,并于11月正式发布上线。网上校史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以多媒体的方式充分展示学校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展示手段多样、技术新颖、内容丰富、互动性强,为加强对师生的校史校情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渠道。此外,还积极推进校歌创作,多次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力求充分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宗旨和精神风貌,起到引导人、激励人、凝聚人、熏陶人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以校为荣的意识和情感。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培养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
华南理工大学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三创型”(创新、创造、创业)人才,不仅通过各种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2009年,学校继续坚持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等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大学生社会专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大学生“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实践调查”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关注,温总理在亲笔批示中指出,我校学生的思想、热情和活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人民、民族的关心和热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和听取大学生社会实践情况汇报,高度称赞“华工的大学生是好样的”。基因组科学创新班学生罗锐邦以并列第一作者、金鑫以署名作者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上发表学术论文《构建人类泛基因序列图谱》,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和赞誉。学校抓住这两个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崇尚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的良好校园文化,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学校还组织开展了“科技文化节”、“社团活动月”、“研究生文化节”、“百步梯IT浪潮”、“女生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特色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邀请广州交响乐团、广州芭蕾舞团、国家京剧院一团等境内外表演团体来校演出,举办了多场精彩演出,近10000名学生现场欣赏;组织学校青年交响乐团、合唱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并赴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天津大学进行巡回演出,引导学生喜爱和欣赏高雅艺术,培养他们的艺术素质和高雅情趣。
(责任编辑 陈思怡(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