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华南理工大学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2016-05-12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收藏

  实践理论课程化。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占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2学分。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红色之旅等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内化成理想信念。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沟通,建立联合培养教学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资源一体化。整合教师资源,形成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分工协作,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积极配合、合力育人的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社会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融合课程资源,构建以德育课程为核心、人文素质课程为辅助的“大德育”课程体系。围绕德育核心课程开设传统文化类、心理学类、法学类、艺术欣赏类等选修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全课程。

  实践方式综合化。教学方式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专业综合实践等活动,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升综合实践能力。教学时长从学期性向跨年性转变,从组织动员、选定调查课题到组织调研,到形成调查报告,最后到批阅报告,历时一年半,横跨寒假和暑假,从时间上充分保证实践教学的成效。

  实践评价人本化。通过调动学生参加学习实践的积极性,抓好课堂、校内和社会等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式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式实践,最后开展调研总结。针对调研总结,实施学生自评和学生间互评的方式,使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并结合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点评,使学生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

  

(责任编辑:岱宗(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