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大学评选表彰2007-2008年度“感动川大”十大学生新闻人物

2009-01-04收藏

  为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弘扬当代大学生先进事迹和高尚品格,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明风尚,四川大学组织广大师生开展了2007-2008年度“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及团队评选表彰活动。评选表彰活动前后历时四个月,首先经各学院推荐,广大同学提名,确定出近100名入围候选对象,再经广大同学民主投票,评委会评选,从100名候选人中最终确定出10位学生个人(团体)荣膺本年度“感动川大”学生新闻人物光荣称号。全校30多个学院、共逾万名学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学校于12月12日隆重举行了颁奖典礼。

  2007-2008年度“感动川大”十大学生新闻人物分别是:

  一、年度特殊贡献人物――大灾凝聚大爱、用奉献感动川大的“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志愿者”

  评委会颁奖词:汇爱成川,“我们和你在一起!”这一句,抚慰了无数受伤的心灵。川大志愿者――爱心与坚强的使者,用行动书写着“大灾有大爱”的传奇,用爱心与奉献感动川大、感动巴蜀、感动中国!

  苍天无情,人间有爱!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强震,一道深深的伤口撕裂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5月13日凌晨,第一时间,四川大学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火速奔赴都江堰,随即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总队成立,抗震救灾工作全面铺开:华西医院的病房中,那一双双充满血丝的眼,是医疗救助志愿者日夜不眠的担忧;绵竹的灾民安置点,那些孩子们像未受过伤的笑靥,是心理援助志愿者送去的和煦春风;那些大山裂痕深处的脚印,是卫生防疫志愿者步行口传筑就的征程;那些机场堆积成山的物资,是志愿者磨破双手、一步一趋的辗转搬运;还有那些雨后春笋般的阳光帐篷学校,照耀着志愿者和当地孩子们的书声朗朗;那些血库已无法容纳的义务献血,装载的是志愿者们满满的爱和沉甸甸的情;还有那些搭帐篷的、募集资金的、募集药品的……更多的志愿行动,不断地延续着。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截至6月,全校师生捐款604多万元,其中交纳特殊党费146万元,各种药品及物资折合人民币1500多万元。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志愿服务总队共组织了抗震救灾志愿服务分队1365支、累计21342人次奔赴都江堰、绵竹、安县、彭州等重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组织了3000余名志愿者协助搬运抗震救灾物资5000余吨。ooo

  二、年度勇气人物――荣膺教育部“抗震救灾小英雄”称号的白加跃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所谓英雄,聪明秀出,胆力过人,有凌云之壮志,藏四海之胸襟……平凡的他,临危不惧、勇扑大火,面对殊荣,从容淡定。英雄者,当之无愧!

  白加跃(羌族),法学院2008级学生。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正在茂县中学上学的他临危不乱,帮助老师疏散同学,最后一个撤离教室;后不到2小时,学校微机房发生火灾,他不惧余震,冲锋在前,在情况不明的火场扑灭大火;他还徒步5公里,运钢管、抬桌子,只为了给同学们搭建起临时的家;震后的雨夜,在同学们熟睡的时刻,他又手拿盆子彻夜接着帐篷漏下的雨水;面对同学们关切和感激的目光,他常常笑着说“只是皮肉之苦,算不了什么”……在地震期间,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两天两夜他只是靠几块饼干坚持着……

  教育部授予了他“抗震救灾小英雄”称号,面对如此殊荣,他只是淡淡地说:“我只做了该做的事,因为老师和同学都需要我。”

  三、年度坚毅人物――在废墟中毅然前行、于伤痛中成就梦想的杨婷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废墟下延续生命,伤痛中成就梦想。在她的世界里,伤痛已成绝地求生的力量;在我们的视野中,感动将是逆境前行的光亮!

  杨婷(女),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汶川特大地震中,身处都江堰的她被废墟掩埋,导致左肩锁骨粉碎性骨折,动脉血管随时可能破裂,并且左胸肋骨全部断裂,心肺随时可能停止跳动;而她最亲爱的婆婆,也在地震中永远离开了她。亲历了地震的恐惧,目睹了亲人的逝去,她从废墟中站起,坚强地面对人生!辗转三地、两次手术,她从未放弃治疗的希望;15天里,她强忍着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巨大创痛,即使在病床上,也丝毫没有放弃过学习。有志者,天不负!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在她的世界里,伤痛已不仅是伤痛,而是磨炼、是一种绝地求生的力量;在我们的世界里,感动也不仅是感动,而是坚强、是一种逆境前行的慰藉!

  四、年度爱心人物――让爱永远没有国界的尼泊尔籍留学生Shuva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尼泊尔携来感动,华西坝洒满爱心。他将异域的友谊带到了中国,撒满了华西坝的每个角落,他用最简单的行动再次证明:爱永远没有国界!

  Shuva(尼泊尔籍),华西临床医学院2005级留学生。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作为学生,他坚持收听英文广播,积极参与志愿者宣传工作,危险时帮助老师疏散同学。作为一班之长,他忙碌于校园各留学生聚集地,穿梭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积极做好留学生安抚工作,带领留学生同学捐赠物资。作为医生,急诊室门前,他一次次冲到救护车旁抢救病人;献血长队中,他挽起袖子焦急地等待;救灾病房中,他紧紧握住伤员的手,倾听他们的故事。他将异域的友谊带到了中国,撒满了川大华西坝的每个角落,用最简单的行动再次证明:爱永远没有国界!

  五、年度拼搏人物――水中绽放的姐妹花、北京奥运会花样游泳团体铜牌得主蒋文文、蒋婷婷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十年磨一剑,水域绽双姝。这对姐妹花,用汗水换来祖国的荣光,于川大续写生命的辉煌,用她们的坚强、刻苦和乐观鼓舞着每一个川大人!

  蒋文文(女)、蒋婷婷(女),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学生。北京奥运会团体铜牌、双人技术自选第四名、资格赛双人亚军,多哈亚运会集体、双人冠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集体冠军……她们是在水中绽放的姐妹花,让中国花样游泳无数次令世人刮目相看。

  无数人惊叹于她们的美丽,更有无数人震撼于她们的坚持:十年辛苦不寻常,艰苦的训练、激烈的竞争、一次次挫折,都没有让这对姐妹花屈服,她们用最顽强的毅力和最美丽的微笑面对挑战。训练中的姐妹俩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生活中的她们更是形影不离,分享彼此心灵深处的那份悸动。无论成功或失意,她们始终抱着感恩的心:“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差距。比赛不仅仅由输赢衡量,我们在享受过程,也很感谢教练。”如今,这对感动中国的姐妹花带着荣誉走进了川大,用她们的坚强、刻苦和乐观感动着、鼓舞着每一个川大人!

  六、年度奋进人物――荣膺奥运火炬手的优秀藏族儿女娜宗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她是优秀的藏族儿女,荣膺奥运火炬手,成就青年奥运之梦;她是生活的主宰者,执着激昂未来,演绎年轻多彩人生!

  娜宗(女,藏族),法学院2008级学生。10岁的她独自一人离开拉萨,离开美丽的雪域高原,到陌生的城市开始求知之路;13岁的她开始经营自己的小茶馆;14岁的她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资……十年磨砺,锻造人格,这位藏族少女身上积淀了无数的优秀品质:乐观、自信、坚强……17岁的今天,她又用微笑感动了每一位评委,成就了无数青年的梦想:荣膺奥运火炬手,点燃激情,传递希望;担任奥运志愿者,服务北京,迎向世界。

  她是生活的主宰者,不甘于平庸的人生;她是梦想的践行者,执着于激昂的未来。正像她说的:“很多时候,不是在于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愿不愿意去做!”现在,她带着荣誉考进了四川大学,凭着一份勇敢与坚韧,独立与自强,她正努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七、年度自强人物――困苦中勉励妹妹、艰辛中勤学自强的陆志超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逆境砥砺人格,君子自强不息。困苦中带大妹妹,艰辛中勤学自强,因为坚信“只要心向着前方,明天就会更精彩!”

  陆志超,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07级学生。13岁,母亲去世,父亲弃家不顾,他带着年幼的妹妹在困苦中挑战命运。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顽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我的心里是那么地渴望亲情,但我必须坚强自爱,必须自己供自己,帮助妹妹一起度过困难。”苦难的生活给了他别样的馈赠,他由此从男孩长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

  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苦难中靠着勤工俭学一步步走来,既供养妹妹,又自己坚持刻苦攻读学习,他从未退缩,决不辍学。因为他坚信“只要心向着前方,明天就会更精彩。此般的艰苦,令勇者以一颗坚强的心面对生活!”

  八、年度希望人物――情系大山孩子的杨超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心手相连,情暖大山。把对山区孩子的关怀化作脚下仆仆风尘,用满腔的激情抚平穷困的创伤。

  杨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学生。有一群孩子,他们天真可爱,渴望成长,可是他们却总走不出那座大山,承受着贫穷、高氟、自然灾害的苦难。他,看似平凡,却把对那些山区孩子的殷切关怀化作脚下仆仆风尘,将自己的激情泼洒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利用假期,他奔赴贵州山区织金县茶店布依苗族彝族乡――那里,人到中年就因为高氟而骨骼变形、关节损伤,很多人因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很多家庭的顶梁柱因为贫穷和愚昧走上贩毒的不归路。在那里,面对每天奔波在求学路上的孩子,面对每日只食两餐的花季少女,他为孩子们讲授丰富多样的课程,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帮助,他到处走访,徒步行程达数百公里;看着孩子们对未来迷惘的眼神,他深入调查当地学生家庭情况,撰写调研报告,期盼着为孩子们带来更多希望。

  他,因为一份执着,一份社会责任感,为大山的孩子带去了一份关怀,一份对未来的信心。正如他所说:“感恩不是施予,我们心手相连,就不再孤单!”

  九、年度顽强人物――用毅力战胜病魔创造生命奇迹的靳潇潇同学

  评委会颁奖词:乐观战胜病魔,生命讴歌奇迹。她用行动向人们展现:意志从来战胜一切!

  靳潇潇(女),华西口腔医学院2005级学生。从甲状腺到主动脉弓,那长达8厘米、包裹了左颈总动脉和主动脉弓的梭形肿瘤,那些插满了全身的管子,那些无穷无尽的止痛泵、杜冷丁,都没能动摇她康复的信心;不能进食进水的漫长7天,切断胸骨时蚀心蚀骨的疼痛,也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撕心裂肺般的咳痰,接近150次的心跳,警报长鸣的监视器,让无数人心惊胆战,而她却面含微笑苦中作乐:“我开心也是治,郁闷也是治,当然选择开心的治。”就是这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鼓舞了医院里的众多晚期癌症患者!术后10多天,胸骨尚未长好,她就回到校园,为未来放手一搏。她的乐观让病魔退却,她的微笑让所有人动容!她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今年6月,她因在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而获得表彰。生命值得讴歌,毅力创造奇迹,她是生命最执着的歌者!

  十、年度奉献人物――用手指传递爱心的华西药学院恒沙手语协会

  评委会颁奖词:奉献无声,大爱无价。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指间勾勒人性的高洁。

  为了真切理解聋哑人、关爱聋哑人,华西药学院恒沙手语协会――一群健全的年轻人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指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传递贴心的温暖。他们开展的“指舞飞扬”表演队手语推广活动在校园内谱写了美的乐章;组织的成都特殊教育学校“爱心之行”志愿活动让众多高校学子明白了聋哑人对尊重与交流的渴望。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掌握手语知识和技能,他们组建了“江安手语培训班”,系统培训的同学现已超过200人。2007年12月,他们荣获“芙蓉学子?公益爱心奖”,同时,由他们主要组成的“四川大学手语志愿队”在“成都市千人手语大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位列参赛高校榜首。恒沙手语协会,正努力搭建着听障人和正常人之间的桥梁,将爱心和责任在一代代川大人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