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四川大学与地方党政良性互动 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2008-11-21收藏

  近年来,四川大学把推进教职工住宅小区的社区化管理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积极与地方党政构建良性互动及共建机制,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着力在社区改造整治、关心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扎实工作,使学校的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近日,学校再次与成都市武侯区政府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拆除并处罚了学校望江文华社区多处违法建设及非法无证餐饮经营场所,学校的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增强。

  一、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共驻共建社区进程。学校党政和地方相关各级政府及部门都高度重视学校的和谐社区建设,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副校长步宏教授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望江、跳伞塔、西航港等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或深入社区调研、或听取社区专题汇报、或现场办公,研究工作,解决问题,大大推进了学校社区的和谐发展。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还反复强调:抓好社区建设是促进改革发展,确保学校持续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始终把学校和谐社区建设作为“安心工程”、“温暖工程”来抓。学校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办公室在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努力改变多年形成的单位办社会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党政的联系,将学校在社区内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移交地方,使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不断深入学校社区,原有的家属委员会于2007年7月1日停止工作,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小区实现了从家属委员会管理向居民委员会管理的转变。学校望江校区成立了武侯区望江路街道文华社区工作站,并将学校原承担的社区失业人员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同时政府的综合治理、城管执法、低保残协、文体老协、科普安防等专项工作进入社区,并纳入了成都市望江路街道的考核目标;在华西校区社区,地方政府的各项专项工作也进入社区,社区党总支和居民委员会工作全面覆盖各教职工住宅小区。

  二、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学校充分调动教职工及家属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由校社区党总支、社区办公室牵头,共召开小区业主大会6次,涉及业主5300多户,召开居民委员会例会及各类协调会、座谈会、坝坝会等70余次,接待群众来电来访3990余人次。同时,学校通过在各小区设立社区专用宣传栏以及网络、简报、组织参观等方式宣传政策,提供信息,提高了教职工及家属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和自治意识。2007年以来,望江校区文华社区顺利产生了第一届居民代表138名;华西校区社区的居民积极参加辖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并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中任职;三个校区社区的教职工及家属正在树立有事找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地方政府的观念。目前,全校16个售房小区已全部建立了业主自治组织,其中,5个小区实行了专业物管,3个小区与专业物管公司签约,8个小区实行了自治管理,为全校教职工住宅小区提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已达到225人。在进行收费管理的小区中,业主及住户主动交费率达到85%以上。

  三、切实改善社区面貌,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一是进行社区改造整治,不断改善社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学校拨出专项资金,启动了旧住宅区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并与社区的规范管理相结合,稳步推进学校社区的社会化建设。首批华西新村、十四宿舍、速中路、新北村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改造工作正在推进。同时,学校社区党总支、社区办公室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相关执法部门加大对乱搭建、乱圈地、破墙开店、违规出租转租、违章经营等的整治,成都市武侯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强调,地方执法部门坚决支持四川大学搞好和谐校园和和谐社区建设,对学校教职工住宅小区内因历史遗留的违章建筑,将在认真清理的基础上逐步拆除,同时对新增违法建筑,发现一起,坚决拆除一起。2008年以来,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执法,对社区内76处违章建筑进行了取证,对7家非法餐饮发出限期关闭通知,经劝告3家自动关闭,强制关闭1家,基本保证辖区无新增违章建筑;由成都市武侯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董里召集武侯区工商、文化、公安等相关执法部门对学校望江校区川大花园周边噪音超标扰民的邻街酒吧、录音棚进行了取缔和查封,并建立了每天巡查制度,基本解决了困扰川大花园住户多年的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小区住户的一致称赞;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期在各小区进行消毒、杀蚊蝇、灭鼠和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

  二是真心为社区居民服务,努力提高社区生活质量。2008年以来,学校社区党总支、社区办公室在学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共安置社区失业人员20余人;对40余人进行了技能培训;为12人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为70余人次办理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体系;为辖区300余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进行了核查;为200余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54位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为57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贴;为3位低保家庭申报“阳光育苗工程”;为16位残疾儿童办理住院互助金;为18位残疾人家庭办理自强助学金;为30余名残疾人在助残日发放慰问金共计3000元;成立30人的流浪乞讨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排查;5.12地震后,及时对教职工住宅小区房屋受损情况进行了安全排查,并做好相关群众的安置工作和心理抚慰工作。同时,在社区内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居民歌咏比赛、趣味体育活动等,成立社区门球队5支。

  三是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努力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保障。在地方公安部门支持下,学校保卫处配合,在原有三个社区警务室基础上,成立了社区综治巡逻队,社区内的治安消防状况明显改善。2007年以来,社区治安刑事案件和消防火灾事故平均下降约50%以上,有的小区还实现了全年零发案。社区党总支、社区办公室还加强了对刑满释放人员的管理,完善了10名刑释解教人员的个人档案,并对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定期对20名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并作心理咨询记录12份。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