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南财经大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着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性人才

2009-06-17收藏

  西南财经大学结合财经学科发展趋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

  一、“三大创新”统领思路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学校顺应当代经济社会对财经人才的要求,摒弃“轻实践重课堂”观念,树立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财经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

  ――创新实践教学思路。在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学校提出“理论与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校内资源与社会资源”三结合的建设思路,构建起以“一个目标、两种能力”为引领、“四大平台”为基础、“五个抓手”为支撑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将财经仿真软件引入课程教学并开设最新实务课程;注重观念引导,通过创业教育、实验教育、实践性竞赛等措施有效激发实践意识;整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方面资源,构建了课内外、校内外互动、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二、“四大平台”夯实基础

  学校搭建逐层递进、相互融合互补的四大平台,夯实实践教学的基础。

  ――全新的课堂教学平台。学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逐步构建起了推动实践教学发展、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建立了“五个层级+个性化模块”的新型课程结构体系,包括了“公共基础课”、“文理基础课”、“大学科基础课”、“专业主修课”、“文化素质课”和“自由选修学分”模块,充实和完善了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学校不断加重实践性教学(学时)学分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由2003年的4%提高到2006年经管类专业不低于20%。同时学校加大实践性课程、实验课程、创业课程等的建设力度,构筑起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平台。

  ――专业的实验室平台。学校通过建设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设立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全面负责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评估和实验教学等工作。中心拥有学科基础实验平台和综合创新实验平台两大专业实验平台,实验用房达5580平方米,硬软件实验设备价值3000多万,为全校31个本科专业16000余名学生经管类专业相关课程提供实验教学服务。2008年中心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类),在实验教学建设和实验课程开发方面走在了全国高等财经院校前列。

  ――专业实习基地实践平台。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学校逐步探索形成了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制定和完善了相应的实习基地管理和评估办法,并在保证基地集中实习效果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扩充实习基地数量。目前学校与各类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固定合作协议,建立了100多个校外固定实习基地,每年约7000余名本

  科生参加各实习基地的实习。

  ――第二课堂延伸平台。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学校通过制订《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将“第二课堂”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4个学分,强化课内外的结合,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氛围。学校199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1999年被教育部批准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首批32个基地中唯一的一所财经类院校。

  三、“五大抓手”加固支撑

  学校以五种实践能力途径为抓手,带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形成实践教学体系的牢固支撑。

  ――以实验课程为抓手,支撑动态实验教学体系。全校开设了100余门实验课程,年总实验课时达3000多学时,仅2007-2008学年实验课选课人数达7650人次;通过“示范性实验课程建设基金”重点建设 “衍生金融工具”等示范性实验课程;建设以实验软件训练、实验项目和俱乐部等第二课堂为支撑,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验课程;重点构建以Oracle、SAP、SAS三大软件等先进性应用软件为龙头的训练平台,开设了数十门实验课程;以证券市场研究等课题研究、创新实验、沙盘模拟等形式使学生在从实验选题到实验报告的整个实验环节得到全过程全方位训练;2008年学校《运作管理》课程获批教育部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重点项目。

  ――以综合竞赛为抓手,支撑学生实践新机制。结合专业学习需要,学校每年组织模拟炒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模拟招聘大赛、SPSS大赛等实践性竞赛二十余种;鼓励学生参加会计软件应用比赛、ERP沙盘比赛、全国物流大赛、JESSUP国际模拟法庭辩论赛、挑战杯等全国性竞赛。以竞赛为依托,学生自主成立了Oracle Club、SAP Club、SAS Club、SPSS Club、MATLAB Club和数学建模俱乐部等学生自主学习型组织,并结合竞赛项目开展多样的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科研训练为抓手,支撑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2003年起,学校每年投入专款20万元用于建立“本科生科研项目训练计划”,将资金资助与评优奖励相结合,将科研项目与学生综合测评、科研奖学金等挂钩的方式强化激励。目前,该计划已资助5届共610个科研项目,引导本科生3157人参与科研,形成论文集4本,学生每年在公开发表论文上百篇;吸收学生参与各专业实验室承担的政府、公司项目,鼓励学生借助实验室开展论文写作和市场调查分析等;结合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目前已立项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20个、校级项目57个;开设光华论坛近8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织各类讲座1000余场。

  ――以创业教育为抓手,支撑仿真实践体系。学校多方着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职业人生系列讲座、青春创业大讲座、创业课程开展创业教育;设立成都青年创业“1+1”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专业培训;鼓励学生创办广告实验公司、实验超市、西财易购电子商务等学生自主经营商业实体;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引进企业高管及实务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开展的“最新实务课程”、国信证券开展的“最新资本市场与证券业务”、甲骨文公司开展的“最新金融解决方案”等数十门课程。

  ――以专业实习为抓手,支撑实战训练体系。2006年学校通过改革建立了三学期制,逐步建立起学校小学期集中实习和寒暑假分散实习相结合的实战训练体系;组织三下乡活动、提供一系列社会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的机会;实施顶岗实习,要求学生按照公司正式员工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得到了个实习单位的广泛好评,如保险专业自1991年以来共有23届学生在绵阳、德阳、成都三个保险公司分公司所辖的44个支公司开展顶岗实习,并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实践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仅2007和2008两年我校获得了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3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9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学校近4万名本科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受益,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校毕业生反馈信息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总体满意程度为100%,每年国内为著名企业都会到学校选拔优秀人才。学校多年的实践教学建设经验深受国内兄弟院校好评,为我国高等财经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方向。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