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积极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根据学生生涯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建立“生涯意识唤醒→职业规划教育→生涯决策指导→生涯实践探索”全程化的生涯指导与实践体系,高度关注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陪伴式”生涯指导服务,助力大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提供“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
学校以职业规划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就业调研,通过提供“咨询辅导、朋辈交流、就业诊断”等“精细化”服务,解答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困惑和问题。一是成立“职业发展教研室”,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现有教研室成员中,获得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认证为31人。教研室开展生涯教练(UCC)、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CCEP)等各类专业培训,积极进行课程范式改革,开展体验式教学。二是积极开展各类调研。开展毕业生就业力、就业领域等各项调研。2012年4月,赴北京、上海等地14家各大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总部机构调研,了解高端就业市场人才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同时,加大力度赴各大开发区、科技园区调研,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三是开展各类咨询辅导活动。通过开展“一对一”咨询、主题工作坊(主题包括: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团队合作、职业决策等)、团体辅导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生涯决策能力。四是搭建“朋辈交流”平台。通过举办职业大讲堂、柳林茶座、青春创业大讲堂等活动,邀请校友、企业家、社会名流走进校园,为学生在生涯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答疑解惑,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进行合理的职业认知。五是提供“就业诊断”服务。开设“简历诊所”、“模拟面试”,由学校教师担任“诊断专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诊断”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搭建“全方位”生涯实践平台
构建职业博览与实习生双选会、企业巡礼、主题性体验参观、职场模拟实战等全方位的生涯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形成对工作世界科学认知。一是举办大型“职业博览暨实习生双选会”。2011年、2012年举办的两届以“探索?实践?成长”为主题的职业博览会暨实习生双选会,参与学生总计达14000余人,参会企业总计322家,提供实习岗位6500个。活动通过多媒体视频、流动宣传册、真人秀、高端访谈等形式,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热门行业、新兴职业以及就业创业政策、基层项目、职业规划知识、职场礼仪等进行别开生面的博览。二是开展“中国著名企业巡礼”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赴海信集团、飞亚达等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企业文化学习、与企业高管面对面、校友座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场的认知。三是开展“主题性”参观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赴宝洁、联合利华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以及贵金属、小额贷款公司、新能源公司等特色企业参观学习,为学生提供与企业近距离接触、了解行业和职场的机会。四是进行职场模拟“实战”活动。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挑战毕马威”、“管理咨询挑战赛”、“市场营销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搭建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平台。如“模拟招聘大赛”已经成功举办6届,参与面广,汇丰银行、民生银行等众多知名企业参与。各大赛通过创设全真环境,让学生真切感受求职氛围,并将职业规划、职业测评、职业认证培训、就业指导等植入比赛环节,为学生提供求职“实战”机会。
三、建立“动态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
在抓好就业指导服务、生涯实践平台搭建的同时,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就业困难特殊群体,做到动态统计,分层、分类帮扶,确保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有业可就。在制度层面,制定《西南财经大学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办法》,从机制上保证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开展。在操作层面,做好就业困难学生数据收集和动态监控工作。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动态数据库”,通过定期回访,进行更新。对就业特别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针对“经济、学业困难、就业技能缺乏、就业预期不合理、身体缺陷”等学生进行分类帮扶,通过发放补助、就业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困难群体学生的就业能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