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印发《西南交通大学学科规划纲要》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先后出台4项规范性文件,着手实施学科规划与建设。目前,学校已初步完成各一级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以国家重点学科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和“学科发展工程”为建设平台,整体推进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进程,重塑大学科的“精气神”。
科学规划――优化学科结构,调整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学科建设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根本,是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为充分激发各个学科蓬勃发展、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西南交通大学将学科规划工作列为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学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学科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分层规划和建设,建设方式,主要举措。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要、人才需求为导向,通过学科调研,做到了学科建设的“五个清晰”,即学科现状清晰,学科管理责任人清晰,学科发展目标清晰,学科建设内容清晰,学科建设举措清晰。
学校严格控制学科规模、优化学科结构、加强学科管理,力求以质量发展代替规模发展,变外延发展为内涵发展。学科规划表明,未来几年,学科整体规模将不再增加,但学校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数和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数有明显增加;基础学科将明显加强;交通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形成。
突出特色――立足轨道交通,发挥学科优势,抢占领域制高点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之一,学校立足铁路和轨道交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在最有优势、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学科领域打造西南交大特色,并抢占现代交通(大交通)领域自主创新的制高点,力促轨道交通优势学科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学校服务行业的主力军,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2009年,学校给已有的优势学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出台《西南交通大学“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提出以高速铁路、高速磁浮轨道交通、重载铁路、新型城市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力求把该平台建设成为轨道交通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基地、科学试验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为更好地服务行业、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在“211工程”三期建设中,启动了高速列车基础研究平台、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安全关键技术、高速铁路线路设计理论与关键应用技术等11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统筹兼顾――扶持潜力学科,加强平台建设,基础与应用并重
着眼未来的学科发展,西南交通大学既注重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式的精耕细作,同时也强调统筹兼顾,大力推进文科与工科以及工科和理科的交叉融合,重视相关新兴学科的发展,共同为行业发展和和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艺术类学科在轨道交通行业竞争中,从国内外众多竞争者中胜出,承担起高速动车组外型与舒适度设计任务。
本着“突出优势学科和学科特色、实施分层规划和建设”的原则,2009年西南交通大学出台《西南交通大学学科发展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首次启动学科发展工程,在突出优势学科和学科特色基础上,注重培育重点学科、提升基础学科和发展潜力学科,并分别立项建设。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