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电子科技大学以学生科技竞赛为抓手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1-01-13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收藏

日前,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队首次代表中国,在埃及开罗举行的2010年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总决赛中以5场比赛3场满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冠军。这也让中国队在此项赛事上获得了“四连冠”。

亚太大学生机器人总决赛于2002年由“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电视联盟”(ABU)发起,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总决赛的主题是“辉煌金塔”。参赛者需利用机器人将泡沫块按要求搭建成金字塔状,所用时间最少者获胜。进入总决赛的有中国、日本、越南、韩国等16个国家。电子科大机器人队在小组赛中,以120分的满分轻松取胜尼泊尔队、印度尼西亚队,进入8强。随后战胜蒙古队进入4强。半决赛中又以满分战胜东道主埃及队,进入总决赛,最终力压越南队夺冠。

此次比赛中,电子科大机器人队没有辜负国家的希望和学校的重托,展现出了精湛的机器人设计、制作和操控能力,以出乎所有对手预料的速度和精度完成任务,通常需要一两分钟才能完成的任务,中国队的机器人只需要几秒钟、十几秒钟就完成。其中,最小的一块金字塔仅用了一秒多时间就完成,这种成绩让不少国家的代表队惊羡不已。

这次夺冠,学校获得如下启示:

一、人才培养定位要准,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良性循环。学校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屡屡夺冠,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密切相关。作为工科大学,学校历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学校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含量较高的竞赛,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并对他们开展针对性地培训。通过培训,激发更多学生参与的兴趣。学校再把培训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最终转化为学生实际的创造能力,达到培养、提升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投入力度要稳,人才培养资源形成合力。近些年,学校投入500余万元建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下设电子设计、机器人、汽车电子设计、嵌入式、ACM程序设计和数学建模等六大学生创新中心,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自2006年以来,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建立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学术研究。至今已有3000余名学生参与了1100余个项目的研究。学校还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每年参与的学生达5000余人次。学校还将出资成立机器人竞赛专项研究基金,支持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参赛心态要平,搭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平台。学校在机器人大赛中及诸多竞赛中由默默无闻到问鼎冠军,参赛心态的平和是很重要的因素。此次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过程中屡经波折,在开罗比赛中也存在场地不适应、机械故障等挑战,但学生均能以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克服赛场困难,最终代表中国,逐一击败各国对手。实际上,学校开展此类科技竞赛活动,不把获奖视作终极目的。目的是着眼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能力。学校开展机器人竞赛活动九年来,吸引了来自通信、电工、微固、计算机、机电等各个学院的学生参与此项科技活动,学生们通过此项科技活动学以致用,从每一个小的零件的设计、制作到电路板的构思、程序设计,都能全程参与,尽量做到自主创新。比如,此次夺冠的机器人被誉为“千手观音”,就是由学生创新性地增加了多只机械手和不同方位的转向轮,同时安装弹簧,在机器人插杆传感装置上设置自动开启气动装置等,既保证了机器人的精准度、稳定性,又大大提高了机器人的速度。目前,学校这种科技竞赛引领下的教育模式已成为培养优秀毕业生的摇篮。近几年,仅机器人队80%的参赛队员都通过读研、保研(含出国)深造,20%的全部就业。学校还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相关重大学科竞赛的日常训练内容课程化、体系化,让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深入推动学校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最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责任编辑:李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