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电子科技大学也在逐年增加招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力度,目前学校有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600余人,主要集中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学校高度重视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工作。
一、树立正确民族观,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一是配备专职管理干部和管理教师。为了更好地服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加强与他们之间的沟通,了解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学校连续两年向新疆教育厅申请了选派新疆管理干部到校协助工作,此外还聘请了专职维吾尔族教师,全方位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二是尊重民族习俗,增强人文关怀。学校专门建设了清真食堂,从新疆少数民族中聘请了清真餐厨师,从餐具颜色到菜品制作等各方面尊重民族习俗。在少数民族重大的节日期间,如连续三年在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和开斋节期间,学校领导深入到少数民族学生寝室慰问,发放节日补贴,并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庆祝节日,让少数民族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二、建立朋辈辅导机制,注重学业帮扶和素质提高。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思想心理状态不均衡的现状,学校一方面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的高年级汉族学生骨干、党员作为“朋辈辅导员”,成为他们的结对帮扶联系人,在思想交流、英语四六级辅导和生活适应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其学习成绩。学校承担民族学生教学与管理任务的相关学院也创新适合民族学生成长的工作方式,提升民族学生学习能力。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就采取民汉同住、“3+1”模式(3名党员带1名新疆同学)帮助新疆同学提高学业和语言水平。经过努力,学校2008、2009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录研率分别为28.57%和12.5%。另一方面,选拔和培养新疆籍辅导员助理,同时为新疆教育厅选派的管理干部配备专职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在勤工助学工作中注意发现和培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发挥“领头雁”作用,影响、带动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进步。
三、完善帮扶体系,化解民族学生后顾之忧。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经济扶持予以适当倾斜,在奖、贷、勤、助、补、免等常规学生资助工作中留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资助新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并筹集或专门划拨资金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受助获奖比例。学校2009学年度用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资助和少数民族节日伙食补助金额9.35万元,占全学年资助总金额的0.23%,资助学生人数204人,人均916元,高于全校人均845元的水平。勤工助学工作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岗比例达到5.1%,有效解除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后顾之忧,为他们安心于学业创造了物质条件。
四、加强就业引导,帮助民族学生顺利就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缺乏就业准备,就业期望值较高等问题,学校开展相关就业知识培训,增强其就业自信心,同时多方搜集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如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领导就带领毕业班辅导员赶赴新疆,先后走访了新疆大学、新疆自治区教育厅、人事厅、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单位与部门,为少数民族同学提供了疆内求职信息。2008年和2009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机关就业的比例分别为80%和57.14%,就业区域分布更加合理。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届首批9名民考民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中,2名考取研究生,2名考取公务员,1名被事业单位录用,1名参军入伍。2名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学院还为他们提供了专门的公务员考试实战培训。这9名同学还全部完成党校学业,3名同学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7名获得过奖学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