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努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大学日前成立了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市经委、市教委、市科委等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中科院半导体所、四川虹薇技术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相关学院院长出席了学院成立仪式。成立仪式上,重庆大学与中科院半导体所、四川虹薇技术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黄奇帆在成立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黄奇帆从电子产业格局入手,认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重庆市敏锐抓住了这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着力于建设内陆信息产业高地。重庆大学适时成立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对解决重庆市在信息产业的核心产品与关键环节“芯片”的科研与相关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将形成强力的支撑,发挥了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黄奇帆认为以“芯片”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不仅自身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并且能够成为改造各行各业的技术和手段,重庆大学整合资源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具有高度前瞻性的举措,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紧紧把握住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大学的发展要求。黄奇帆希望学校加大相关师资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充实教学和科研实力,扩大学生的规模,提高培养质量,打造IC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出更多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集成电路的高素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适应重庆市乃至中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巨大需要,为我国自主产权的集成电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大学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学校提出了“政府有需求,学校有行动”,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赏。学校通过贡献促共建,与重庆市政府形成了良性互动,学校围绕国家和重庆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了更加完备的工业与城市建设学科体系,提升了为国家和地方作贡献的能力,学校围绕重庆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等“6+1”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新兴学科或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与重庆市产业升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实现深度融合。近期,重庆市人民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支持重庆大学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意见》,从政策、经费等多方面对重庆大学进行全力支持。重庆大学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立是学校与重庆市政府良性互动的新的典范。
一是准确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集成电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富活力的技术领域之一,重庆市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信息产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重庆市委三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而电子信息产业正是实现跨越的支点。近年来,重庆市先后引进了惠普、宏碁、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的电子企业,实现了千万级的信息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庆大学主动适应国家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重庆市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在人才支撑、智力支持、技术保障等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适时成立了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是全力整合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资源。为了充分发挥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作用,重庆大学全力整合了学校在光电与电子信息学科数十年的办学积淀。学校把在光电子、微系统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基础和在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人才培养经验等进行深度融合,并以此为契机将相关学科、科研、设备、人才等资源进行了优化和组合。新成立的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105名专任教师中有包括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在内的高级专家近70人。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方向)”等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等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电路与系统”、“光电信息工程”、“光机电一体化”、“通信与信息系统”等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信号与信息处理”等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等方向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集成电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微系统等学科领域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多个层次,具有基本满足现代信息产业发展需求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支撑体系。学院还包括正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等科研任务20多项,产生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新型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3个国家和部委的科研基地,以及“重庆大学集成电路测试研发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十多个研发和教学基地。
三是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重庆大学充分发挥率先在原国家教委直属高校中成立的校董事会的作用,结合重庆市西永微电园、两江新区产业布局,加强与企业间进行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学校结合西永微电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成立了重庆大学西永微电园研究院,为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立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集成电路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成立之初就和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享科研基地,为学院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长期以来,学校于知名企业美国德州仪器有限公司、Cadence、Altera、Freescal、IBM、长虹“虹微”、重庆西南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重庆渝德科技等建立的合作关系,使新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拥有良好的平台,涵盖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OEM制造的完整IC产业链,为IC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