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现有少数民族学生5000多人,少数民族教职工200余人,学校以“四个坚持”为导向,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坚持党委领导,落实“四个到位”,构建组织保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检查指导各项工作。二是队伍建设到位。领导队伍、管理队伍、联络员与督查员队伍承担组织管理、宣传教育等职责。三是机制建设到位。形成了上下联动、会议协调、情况通报工作机制。四是保障措施到位。加大投入,改善场地设施条件,保障民族工作不断提档升级。
二、坚持尊文重教,着力“四个强化”,加强民族人才培养。一是强化民族教育体系建设。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教育格局。二是强化民族教育规范发展。组建民族学院,促进了民族教育管理与服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三是强化高层次民族人才培养。近十年来,学校累计培养近1000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四是强化民族师资和干部培训。近三年来,学校培训了4000多名进修研究生课程的少数民族骨干师资和少数民族干部。
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四个努力”,夯实民族团结基础。一是努力弘扬民族文化。学校每年11月举行民族风情文艺汇演、民族运动会等系列活动。二是努力办好民族餐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较好地解决了清真饮食保障问题。三是努力开展扶贫帮困。建立并完善“奖、贷、勤、助、减、免、补”资助体系。四是努力引领人才成长。采取小班教学,打造“阳光育人体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四、坚持共同进步,发挥“四大优势”,助力民族经济发展。一是发挥科研优势,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民族文化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课题取得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二是发挥教育优势,扶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与多所民族地区高校建立支援协作关系,使受援高校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快速提升。三是发挥人才优势,深入民族地区服务。先后派出3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支教支农等活动。四是发挥智力优势,助推民族地区转型发展。成功探索出被《光明日报》赞誉的科技扶贫“石柱模式”。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