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探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

2008-09-23收藏

  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坚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性、先进性、时代性、挑战性的组织原则,以培养人才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依靠学校相应的组织机制和评价机制,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良好局面。

  一、加强社会实践的整体规划,凸显时代鲜明主题

  学校在整体规划上重视组建示范性团队,坚持将学校特色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确立鲜明的实践主题,努力创造精品,扩大育人效果。如:医疗服务、义务支教、企业帮扶、环境保护、开发西部、可持续发展” 等主题都是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坚持多年的主题。此外,学校每年都要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当年的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确定若干突出时代特色的主题,并以学校正式文件下发各学生组织。如今年暑期学校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及突如其来的冰雪、地震灾害,确定了以“关注民生民情,共筑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开展了“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灾区献温暖医疗服务”“灾区重建规划” “民生民情调研”等众多主题鲜明、时代特色感强的实践活动项目。

  二、严格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为对外树立良好形象、扩大影响,对内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每年学校的20余支重点团队要经过学院推荐、公开答辩、专家审定的程序来确定,学校对其活动设计、组织、规模、人员组成、代表性等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并在指导力量和经费上给予重点支持。此外,学校通过设立等级制度与实践资助金额相挂钩的制度对学院组织的实践小分队进行严格考核。学校审批通过学院的实践小分队的立项后,还将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其进行现场答辩评级,从立意、内容、方案的具体性、可操作性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确立团队的资助金额,从而极大的调动实践团队的自主性,提高了参与团队和积极性,地鼓励优秀实践团队出色完成实践任务。

  三、建立长期的实践基地,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地保障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特色,积极利用校友资源在全国各地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校和地方的联系。在发挥、挖掘学生自主能动性,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团开展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在西部地区新疆塔里木、西藏扎囊、青海刚察等地深入推动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通过关注贫困地区群众,引导学生立志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另外,学校还发挥科研技术优势与社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项目交流活动,推动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为学校大批学生进行长期、长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基地保障。

  四、积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科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每年学校组织大批科技类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通过技术培训、挂职锻炼、项目合作、学术交流、课题开发等多种形式,把所学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增长才干,又为社会作出贡献。2005-2007年寒、暑假期间,学校的毛乌素沙漠考察实践团先后3次出征,横跨内蒙古、陕西 、宁夏三省的毛乌素沙漠实地考查调研,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得到当地治沙部门和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这份学术报告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2007年以“坚持科学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保障持续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赴陕西铜川、榆林暑期社会实践团,针对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产品结构等问题进行调研,建立了瓦斯浓度预测的数学模型,初步尝试了该软件的实现,取得非常好的实际效果,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2006年由本、硕、博共同组成的博文经济学社赴漯河实践团队通过调研当地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完成数万字调研报告,为漯河市经济发展建立了经济数学模型,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受到当地政府高度好评。

  几年来,学校共组织社会实践团队500余支,参加团队的学生千余名,实践地更是涵盖了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至上海,西至新疆共2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学校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被共青团陕西省委等部委授予“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西安交通大学毛乌素沙漠实践团”等8支实践团队被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称号;“博文经济学社赴漯河实践团”等10多支实践团队被授予“陕西省社会实践先进团队”称号。

(责任编辑 吴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