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牢牢抓住重点工作
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2009-07-30收藏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实践载体,牢牢抓住重点工作,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实施人才强校  构筑人才高地

  自2004年起,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每年投入3000万元,组织实施6项人才支持计划。今年学校又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推动人才强校战略 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启动实施“后稷学者”人才工程。人才强校战略开创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据初步统计,近年来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进入学校的高层次人才达130余名。

  学校充分利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人力资源,根据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已经与49名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签订回校服务协议。该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将回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来校工作,构建一流学术创新团队,学校决定在未来3-5年内,投入1亿元,实施“百名海外人才招聘计划”,在现有“985”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学科,引进100名左右海外杰出人才,全面提升学校人才队伍质量。

  二、突出办学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

  学校高举“农”字大旗,瞄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以服务旱区农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以农为本的办学特色,凝练学科方向。结合国家“985”工程、“211”建设项目,围绕旱区农业工程与节水、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植物科学与农业生产、动物科学与疾病防治、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五大领域,优化学科结构与布局,统筹推进特色和优势学科群建设,强化大农学科(农林水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促进非农学科与大农学科交叉融合、互动发展,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

  学校深入开展以“凝练学科方向、组建学科创新团队、构筑学科研究平台”为主题的学科调研,对每个二级学科从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学术声誉等方面入手,全面摸清学科发展状况,找准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理清方向和思路,形成学科发展调研报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详尽规划,为学科建设上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三、强化科技推广  服务社会民生

  学校突出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该模式得到财政部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服务“三农”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每年超过60亿元。这一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成功入选2008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学校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学校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为载体,努力为干旱半干旱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学校在区域主导产业中心建立的8个试验示范站已成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学校充分发挥小麦育种优势,与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地方政府、种子企业、科研单位联手,采用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积极推广优良小麦新品种。仅“西农979”今年在河南种植面积就达到600余万亩。

  学校发起并与西北五省农业科学院联合成立西北农业科技协作联席会、试验示范站网络体系,整合科教力量,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适应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战略需求,支撑、引领西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为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校加大培训力度,今年举办乡镇、村级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培训班19期,培训农村党政干部近千人,为西北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