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始终将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好招生、人才培养和指导服务三个环节,取得良好成效。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好招生环节。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招生计划。近三年来,学校派出就业市场调研开拓人员100余人次,走访各类用人单位近1000家并向其详细征集未来几年的用人计划,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情况,科学分析需求趋势,形成《人才需求分析研究报告》。每年下气力编制《陕西师范大学就业工作报告》,对各专业人才供需状况、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行业状况做科学详尽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两个报告由学校呈送各学院和招生部门以及招生领导小组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其已成为学校制定招生计划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预警机制。出台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预警机制实施细则》规定:对就业率低于70%的专业提出警示,低于65%的专业减少招生数量,低于60%的专业进行整改,低于55%专业停止招生。三是就业人员参与招生计划的制定。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招生领导小组副组长,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担任成员,为招生计划的编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以提升素质为中心,抓好培养环节。一是实施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理念的“2+2”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前两年按一级学科学习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后两年按学科专业方向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并重。二是新生入学一年后,约15%左右的学生可根据能力和兴趣按照一定的条件申请参与专业分流,在学科之间和学科内部重新选择专业,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三是实施“课外8学分”计划。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和创新训练计划,将大学生素质拓展纳入学分制管理,并进行素质考核和认证,多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抓好指导服务环节。一是强化就业指导。为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规划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每年学校层面都会组织60余场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座谈会;分管领导带领就业中心干部下到学院指导、检查和督促就业工作,完善对“双困”学生的就业帮扶体制;各二级学院由专职干部向毕业生提供就业规划与决策、求职程序与技巧等方面的咨询和具体指导;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开展网上咨询服务;为每位毕业生发放《毕业生就业指南》。二是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和交流,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牵线搭桥”;通过“实习就业基地”,与全国近300家用人单位加强联系,打造实习、就业“直通车”;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使其为推荐毕业生就业出谋献力。三是建立多层次、多途径的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体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具针对性的求职机会。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