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人员主动参与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树立“顶天立地”的科研意识,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凝聚科研核心竞争力,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兰州大学积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一、充分认识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
学校认真研究发展历程,客观分析学校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与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之间的差距,积极探索新时期适合学校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学校以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开”的改革方针,积极组建跨学科和跨学院的实体型研究机构,完善教师分类指导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以基础研究的优势支撑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快速优质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强化科研团队的科研竞争力
学校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模式,消除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中的体制性障碍。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试点组建实体型应用研究机构,整合校内资源或积极引进校外研究力量,形成跨学科的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研究平台。完善各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的管理制度。
三、完善科研管理机制,调动教学科研人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学校不断完善科研为主型岗位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将科研编制的使用以科研业绩与实际需求为依据;逐步实行科研整体考核机制。坚持分类指导原则,不断增强考核机制在提升学校科研绩效上的激励作用。逐步完善教师职称分类评聘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学校上下要统一认识,形成合力,认真思考在推进科研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中的工作空间,破除阻碍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和教师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积极为提升学校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和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提供政策保障。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