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阳光透过落地窗,折射在她健康的脸上,显得更加富有朝气和活力。“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此时是终点,更是起点。我要一路前行,勇往直前。”南英激动地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004年,她进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行规划管理专业学习;2008年,她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毕业生。2004年,她对大学还懵懵懂懂,2008年她不仅有着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科研见习经历,还获得了各种奖项和荣誉。2004年,她还是一名普通的学生;2008年,她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她就是藏族姑娘南英(藏名泽朗哈斯基)。
南英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的一个普通藏族家庭。从小学到高中,南英一直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兰州大学民族预科班。一年后,她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从民族预科班毕业,转到了资源环境学院。南英这样描述大学:这是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温馨笑容,有同学的友好关爱和帮助,有广阔的求知领域,更有放飞青春梦想的蓝天。但南英深知,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自己的基础知识与汉族同学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努力,才能尽快地缩小差距。她时刻告诉自己大学生活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做到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大学一年级开学不久,南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递交入党申请书。她说永远也忘不了那一次泪流满面的经历--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组织观看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从那一刻起,雷锋的形象就深深地刻在少年南英的心中。“党员的形象应该是雷锋式的。”她接着说,是党的关怀才使得少数民族学生享有与汉族学生享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才使得她有机会进入自己期待已久的兰州大学。南英于2007年5月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也是党支部从她所在的班级发展的第一个党员。“我只想像雷锋一样生活着,学成后还是要回到藏区建设家乡报党恩。”南英的想法就这么简单。遥远的记忆使她的心永远因雷锋而悸动。
“学生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学习。”这是大一时辅导员对南英说的一句话,也是让她深思了许久的一句话。她理解为大学是夯实基础、扩充知识储备、提高综合技能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个人学习方法和构造知识框架的关键阶段。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她刻苦努力,被班上的同学称为“自习狂人”。感冒时,为了不让自己瞌睡,她会选择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这股狂劲一直伴随着她并使她尝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这三年来,她获得兰州大学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并在大三学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为了锻炼自己,南英积极地参加和组织学生活动,曾担任院里的学生团委副书记、学生会常委、班长等职位。她怀着一颗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的心,带领班级获得“兰州大学优秀班集体”、“兰州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的光荣称号。同时,她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多次荣获了“兰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南英认为这些经历将会成为她一生的宝贵财富。
“我只想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是南英实践活动的理念。她参加了兰州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地理学暑期联合实习,还以兰州大学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十一届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每一次实践总能让我验证自己的想法,或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我乐意去尝试。”南英总是这样给自己下决心。
在鲜花与掌声、荣誉与褒奖面前,南英欣喜地发现自己正在逐步成长,“如果没有党的关怀,我也许不会发现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如果没有兰州大学的精心培养,我也许还是当年那个稚嫩的小姑娘。”这是她一路走来发自肺腑的感言。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大学四年的生活倏忽就过去了。如今南英已是一名优秀毕业生,她将被保送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然而,她觉得生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知识无止境,学习更是无止境,我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走得更好”。
“路在前方,我会勇往直前。”南英说,她不管以后从事什么工作,她都会铭记党的关怀,永远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兰大精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