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兰州大学多措并举推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

2011-05-16 来源:兰州大学收藏

兰州大学把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6年来,学校狠抓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选聘机制、加强分层培训、推动理论研究和建设虚拟中心,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为深度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证。

探索完善与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相适应的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推动选配工作科学化。学校按照“人岗匹配,适岗适人”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选配有潜质的“新兵苗子”从事辅导员工作,努力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认真分析辅导员岗位需求,科学把握选拔标准。在经历了“2+3”、“2+3+3”等多种选聘模式的探索和尝试后,自2007年起,学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在选拔标准上,注重思想素质、干部经验、学缘结构、心理特质、实践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确定并执行规范的选拔程序。设计五个合理有效的招聘程序,即基本条件审核,重点考察应聘者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习期间参与学生工作的情况;心理测试,了解应聘者是否适合从事面对青年的工作;面试答辩,考核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行为举止;集中见习,考察团队合作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实习,帮助他们熟悉学生工作流程。三是优化评委人选,严格监控选聘全过程。建立专家库,邀请心理学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学工人员担任评委,整个选拔环节涉及到各类评委总共超计20人,从心理测试到见习结束,时间持续超过一周。近5年来,已经有59名优秀硕士生补充到辅导员工作一线岗位。

积极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分层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技能技巧。学校制定了符合校情的辅导员培训制度,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分层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一是组织辅导员职业基础知识培训。侧重辅导员职业道德、基本业务素质、管理理念、思维模式、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培训。二是组织辅导员职业拓展知识培训。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方面知识的补充,使辅导员懂教育、会管理。三是组织辅导员工作职业发展培训。支持骨干人员到英国、美国、香港等地进行业务进修,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辅导员高级研修、KAB、GCDF、TTT等各种培训,以学工简报、学工工作例会等形式通报情况、宣传学习,放大培训效果。近2年,派出140人次人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组织61人次参加KAB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校内专题培训。

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确保专职学工队伍在挑重担、攻难关、打硬仗中不断提高水平。学校通过反复的研究与实践,锤炼学生工作方法,打造学生工作“特种兵”。一是设立辅导员专项研究课题,提升辅导员研究问题能力。每年组织一次辅导员课题立项,鼓励辅导员积极参与申报,4年来立项30个、参与人数达到240人。委托有3-5年经历的辅导员,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研究,目前已完成20个项目。二是推广理论研究成果,提高辅导员应急处置能力。采取把重点攻关工作参与人员学院交叉、研究工作充分试点与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范围推广相结合,试点推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副班主任制、新生学长制、家校联系制、谈心制等,努力在实践中历练一支能打硬仗的专职队伍。三是搭建学生工作公共数据平台,为辅导员工作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定期统计、定期公布、全面分析、动态描述学生工作公共数据。每年定期召开学生党员和新生、班主任、班长代表等参加的18个座谈会;及时统计家庭经济困难生、少数民族学生、评奖评优、先进个人获得者等32个数据,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基本情况,为辅导员开展相关研究搭建了数据平台。

着力建设虚拟中心,为辅导员走向专家化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学校积极构建虚拟中心,即确定相对独立的业务、组建跨学院的工作团队,将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学生工作新型组织。一是生涯发展类教育服务专业团队已基本形成。学校生涯发展规划教育教学中心成立4年来,已经完成课堂教学累计超过200个班、7000个课时,覆盖4个年级近20000名学生。生涯发展咨询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每年服务各类个体咨询学生近百人。就业实习中心先后组织近百个团队赴著名企业完成。目前,40名辅导员已成长为生涯教育的专家,他们作为甘肃省高校生涯教育宣讲团的核心成员,为学校服务的同时,也在全省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学生事务培训类教育服务团队建设初见成效。学生事务培训中心先后完成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培训项目60多个,总学时超过700个,发放学生技能培训合格证书近5000个。组织专职辅导员GCDF、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坊等培训3期,参加人员近百人。开放无证书培训,已完成第一期班长培训、副班主任的培训。一批辅导员正在成长为时间管理、项目管理、演讲沟通、人际礼仪、团队建设、心理辅导等领域的有经验、受欢迎的讲师。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建设已初具规模。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推进10年来成效显著。校园BBS、专题网站“萃英在线”覆盖面广,正面影响作用明显。“媒介素养培育”和“网络议题设置与引导”辅导员工作室已初步试点运行。四是创业教育、学业辅导、安全教育团队正在形成。学生创业教育中心已完成20个班约1500人的教育教学和实训任务,有18个专职辅导员先后参加了KAB等专业培训。学生学业辅导中心和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已基本组建完成。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