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国家语委今年决定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诗词歌赋创作活动。4月1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开篇作“清明篇”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千名大中小学生与知名艺术家、中青年演员同台诵读了中华经典名篇。4月4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继播出了诵读晚会的录像录音实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广播网、江苏电视台、扬子晚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对活动的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在国家增列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中的第一年,这场诵读经典作品的主题晚会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和艺术性的展现,给大家提供了亲近中华传统文化的机会。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媒体认为,经常举行一些经典诵读会,一是可以改变现在有些人“厚今薄古”的现象,对于加强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也不无裨益。二是有利于留住“诵读”,有利于提高全民读书的兴趣。三是有利于留住“民俗”,让洋溢民俗文化的传统佳节大放异彩。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中国广播、龙虎网、教育部网站、中国语言文字等十多家网站相继转载和发表评论。据初步统计,网络各类转载报道评论达3000余篇次。诵读活动还于3月20日至4月13日开通专设网站,页面总浏览次数约1100万次,日均浏览近50万次。活动合作网站新浪的日浏览量近6000万次,相关页面点击量为5.4万次。
参加演出的艺术家、观看演出的师生和社会大众高度评价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认为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是很好地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手段,应当在节假日的休闲中铭记传统,这样才能用更好的方式去宣传我们自己的节日,而诵读经典则是沟通心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途径。不少演员谈到,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风俗传统。这些很有特点、很值得纪念的我们文化历史上的闪光点,一定不能丢掉!关键是怎样使传统文化更加“大众化”,更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作为演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以经典诵读的方式向年轻人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南京理工大学师生认为,经典诵读是弘扬中华文化很好的形式。这场诵读晚会有利于缅怀先辈,体会生生不息的民族生机,并从文学艺术作品中寻找价值的肯定和情感的皈依。上海、江苏、湖南等地观众纷纷表示,诵读晚会别开生面,艺术家朗诵得非常有感情,看了很受感染,晚会既是对昨天的缅怀、对今天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展望,也是把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的先辈、正在为国家建设努力的人们以及青少年的未来联系起来的充满豪情、真情和激情的活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纪念亲人、革命先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很有意义,希望以后更多地举办这样的活动。北京、山东等地网友留言,一个特殊的清明节,我们在优美的朗诵中深情怀念那些故去的先烈和普通人,形式不同,情怀永在。希望在各个中小学大力开展经典朗诵活动,弘扬中华文化。
各地积极组织师生收看晚会并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大连市南平小学组织全校师生收看了《经典诵读清明篇》晚会电视节目。通过收看晚会,孩子们被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感染,浸润在了充满书香诗韵的意境中,度过了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清明节。清明节期间,江苏省广泛开展各界清明凭吊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清明篇”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发掘和运用传统节日蕴藏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全省人民的节日文化生活,对于激励人们继承优秀传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三创”精神,建设美好江苏,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端午、中秋、春节晚会及诵读全国大赛、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活动正在实施推进过程中。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