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天津医科大学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选人用人机制

2010-11-10 来源:天津市教委收藏

近年来,天津医科大学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办高水平大学需要高素质管理者作支撑的发展理念,以更加宽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灵活的机制,延揽129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其中有21名担任中层以上干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创新任用方式,聘任高端人才为副校长

根据市委创新政策机制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精神,今年上半年,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经市委组织部同意,参照《关于市属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有关领导职务的意见》,选拔1名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并曾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聘任为分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聘用期间享受相应待遇,不列入市委管理干部范围。这名同志上任后,很快担当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在重点学科积极培育科研创新团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打破身份界限,聘任外籍专家为中层干部

学校制定了《关于外籍专家特聘管理岗位聘任的暂行办法》,按照专业建设的需要,拿出部分岗位面向全球公开招聘,聘任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的专家作为中层干部。同时,加强对外籍特聘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实行合同化管理,明细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并进行年度考核。目前,学校已先后聘任美籍丹尼尔斯教授担任医学英语与健康传媒学院院长兼公共英语教学部主任,澳大利亚籍华人田心博士担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美籍华人傅力博士担任新成立的康复与运动医学系副主任。

三、注重“引用结合”,把优秀人才选拔到适合的管理岗位

校党委本着用得好、留得住的原则,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从留学归国人员和通过其他渠道引进的人才中,挑选政治素质好、科研水平高、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充实到教学、科研、医疗和人才培养等管理岗位。一是专门研究制定面向海内外聘任、选任中层干部规划,并出台了《关于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选拔任用处级干部的暂行办法》等文件,对任用程序和办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注重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编制职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任职标准、职责规范,根据岗位要求、任职条件,结合本人的学习背景、专业建树和工作经历,通过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竞争上岗等方式,做到择优而选,用人所长。三是将人才引进的平台同时作为培养高层次管理干部的蓄水池和孵化园。近年来,学校从国内、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中,分别有6名和14名走上中层管理岗位。

四、借鉴国际管理模式,健全激励保障机制

一是引入国际先进的PI制模式,将基础医学研究中心作为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实验区”。该中心聘任的科研项目负责人在人员、资金、设备调配等方面拥有充分的权限,同时不设行政级别,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明确任期目标,实行绩效管理,建立权责统一的用人机制。二是树立重贡献、重实绩的分配导向。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重点岗位制度,津贴分配向国家级人才岗位、校聘关键岗位和院(系)重点岗位倾斜,向创新创造倾斜。

近年来,校党委在探索选人用人机制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211工程”建设和教学、科研、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新增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量由1个增加为4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由20项增加到57项,所属6所医院创新医疗技术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陈思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