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 试点就业后免费培训 加大助困力度

河北发展职教拓宽农家子女就业路

2007-12-08收藏

  日前,河北省张家口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秀英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市13个县中有11个县是贫困县,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贫困家庭有20余万户;近年来,张家口市中职学校每年的毕业生有2万人,其中90%是农民子女,就业率近100%,每名毕业生月平均收入2000元。这就是说,张家口市中职教育每年能使农民家庭脱贫近2万户。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度,“不算不知道,一算是条改善民生的路”。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省政府把发展职业教育,转移农业人口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子女就业率,保证持续就业率,实现家家都能不受穷。今年,河北省省长郭庚茂已经两次专题听取了职业教育改善民生的汇报,要求把搞好这项工作看得“更重一些、更大一些、更远一些”。省政府专门发出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县(市、区)长亲自抓、负总责,纳入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制。

  为提高农民子女就业率,河北各地职校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千方百计促就业。张家口市职教中心密切关注社会发展,抢抓办学机遇开辟新专业。近年来,航空安全检查受到各国高度重视,他们主动与北京首都机场联系,成功地开设了航空安检专业;在铁路客运出现动车组之后,学校即刻与铁路系统建立联系,开设了高铁乘务专业,农家子女成批地登上了“陆上航班”。校长汪秀丽介绍说,现在学校年年招生爆满,在校生8000人,毕业生就业选择率300%。

  涿州职教中心已经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1万多名,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主管、经理、技术总监、公司老总,有的成为优秀员工、创业大户。学校办学13年来,招生稳步增长,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1年达到100%,今年招生近4000人,在校生达到了1.1万人,其中90%是农家子女。校长张昆明感叹说:“把职教办在发展生产、改善民生的需求上,招生就业就一路畅通”。

  针对部分农民子女短期就业的现象,河北试点了中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免费培训工作。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些毕业生因不求进取、技术老化被企业淘汰,有些则随着年龄增长因结婚生育辞去工作。学校为此增加了毕业生“终身安置,免费培训”的服务任务,他们通过地方电视台发布广告,通知失去工作的毕业生回校登记,通过免费培训,再次安排就业。现在,通过学校再次安排工作的已有200多人。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翟海魂告诉记者,职业教育的成功不只是学生的毕业,而且是要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对中职毕业生就业后的免费培训工作将在全省推广。

  为了使更多的农家子女能够接受职业教育,改善家庭状况。从2007年秋季开始,河北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制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标准,省级财政已经划拨9亿元。目前,省里组织6支队伍,由厅级领导带队,分头下县,检查督导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情况。

  除了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河北各地职业教育中心还积极探索资助贫困生的办法。涿州职教中心去年还开展了“半工半读、免费入学”

  的试验,学生前两年的学习费用由学校垫付,在一年实习期间用实习收入补交学费。目前,这项试验已惠及农村学生500多人。怀安县职教中心明确提出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几年来学校每年每生降低收费500元,减免贫困家庭学生学费10多万元。

  怀安县西洋河村的李瑞屏,为了早就业早脱贫,报考了怀安职教中心。在学校的资助下,他专心学习,就业后从普通工人一路升为广告公司总经理,待遇从每月几百元升到几千元。他把公司的用人信息传到母校,先后帮助200多名学弟实现了大城市就业。他感叹地说:

  “职业教育让我实现了帮助家庭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

  (记者 潘光)

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7年12月8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