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结合地区实际,突出民族特色,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广大师生民族成分丰富等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较好成效。
一是坚持做好正面引导,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全区高校注重加强对各族青少年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做到相关内容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各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学校专项教育的重要内容,集中组织编写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校本教材及蒙文教材。规定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作为全区高校本科阶段必修课,切实保证课时、教材和师资。注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民族政策课对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部分高校根据本校实际,开设了许多民族史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蒙族民俗文化等选修课程,为广大师生了解党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发展历程搭建了平台。自治区还建立了高校形势报告会制度,建立了省级党政干部与高校一对一的联系。各高校纷纷邀请省部级领导或知识丰富且政治立场坚定的知名教授到高校作形势报告。今年9月,自治区还邀请区内民族理论教育专家丁龙召、梁亦凡教授赴高校进行了多场民族团结主题形势报告会。各校还通过政治学习、教研会、科研课题研究等方式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项培训。教育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情、区情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意识。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拉萨3.14事件”纪实、西藏今昔图片展,帮助学生树立了解事件真相,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通过参观校内甚至是区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展览馆以及改革开放成就展览等,集中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自治区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党和政府为广大民族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发展进步做出的不懈努力。
二是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渗透各民族团结奋进良好氛围。全区高校以在学生中唱响“热爱祖国、热爱内蒙古”为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民族团结奋进”的观念深入人心。各高校在每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及社团文化节中,精心设计、组织关于民族团结方面的校园文化活动,断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的“民族特色”,以“民族团结、和谐共融”为出发点开展各种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宣传维护民族团结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组织广大师生观看反映民族风俗、发展奋斗历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电影,讴歌民族团结友爱,不懈奋斗的精神。通过组织“民族团结亲如兄弟”主题系列活动,充分反映了自治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展示会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了自治区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 民族音乐会、那达慕、博克比赛等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少数民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民族间文化交流,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携手奋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解决师生实际困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强化正面教育工作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帮助广大师生解决好涉及切实利益的问题,在贯彻落实党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各族师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汇报祖国、奉献家乡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将个人发展同国家和本民族地区发展紧密结合,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在扶贫帮困、发展学生党员、研究生入学等方面适当考虑和照顾少数民族学生。全区各高校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不断改善民族教育的办学条件,贯彻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惠民政策,保障和扶持少数民族师生的切身权益,尤其注重帮助解决家庭困难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中,特别注意选拔任用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开展各类政治活动中注意保障少数民族学生的民主权利。在各类活动和赛事中专设蒙语组别,在各项赛事中专设蒙语组别。为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权,各校纷纷对单位名称、公章、文件头、牌匾及印有单位名称的信封、信纸、大型会议、重大活动的会标、条幅、横幅等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各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分配教师、开展活动。各校加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班的管理,组织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通过各种活动帮助预科班学生提高普通话水平、帮助他们了解民族文化和自治区发展实际,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实践活动,加强与其他学生的团结和融合。多数高校定期开展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研,帮助少数民族毕业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积极鼓励和引导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通过多种渠道,为少数民族学生回乡工作牵线搭桥。
多年来,全区高校始终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正是由于自治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始终坚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作维护祖国统一、地区稳定,各民族繁荣发展的大事来抓,才使得广大师生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考验,维护了全区高校20年来的稳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政治合格、思想过硬、业务优良的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