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财经学院着力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09-08-11收藏

   近年来,内蒙古财经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围绕“一个体系、一个中心、四个层面、三个结合”的战略构想,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构建一个体系。学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于2008年成立了实验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根据“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制定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建设方案》,确立了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全面加强实验教学建设,确定了到2009年12月规范建成46门实验课程的奋斗目标。

  二、建设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领实验基地群建设。2004年以来,学院整合了全院实验教学资源,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配备40多名高素质、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和管理人员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心,着手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到2008年正式建成。该中心是自治区最大的文科实验中心,为全院30多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共计52门实验课程提供教学支持,实验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29套。下设金融、统计分析与应用、会计实验室、企业管理、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旅游管理、ERP实验室、沙盘模拟实验室、CAI实验室等二十多个实验室,体现了浓厚的财经实验教育教学特色。

  2009年5月,该中心成功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其完备的实验条件,流畅的实验规程,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受到了参赛选手和单位的高度评价。学院有三支参赛队获奖,获得一等奖的队员与加拿大达内IT培训集团签署了就业保障协议。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大赛开赛中,学院代表队从复赛的1200支队伍,晋级到半决赛的240支队伍,最终拿到了角逐决赛的宝贵的门票,再次彰显了学院实验教学的雄厚实力,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所占比例大幅提升。

  以该中心为依托,各二级学院(系)也积极行动起来,对各自所属的实验室及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增加投资,预计到“十一五”末,将建成重点专业实验室6个,建成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实验、外语训练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室、烹饪技能培训中心等4大实验中心在内的实验中心群,实验教学辐射面将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等各大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有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

  三、四个层面,分层建设。以实验基地和实验室为主战场,对实验课程进行立项建设。按照“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能力训练―综合创新训练”的构想,将全院实验课程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根据专业需求提出的基本技能实验,主要用于提高学生信息化处理能力。如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等;二是依托专业课程,对现有实验课程归类整合而开发的专业技能实验,如项目管理实验、审计实验等;三是专业综合实验,如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资产评估综合实验等;四是包括模拟实习、模拟创业实验实训课程在内的创新创业实验,如以ERP沙盘为平台的企业财务、会计、审计综合实验、ERP原理与实验。整合实验教学软件共29套,投入建设经费100万元(包括教育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经费50万),截止目前,已有44门实验课程被确认为立项建设项目,基本形成经济管理类为主、其他学科实验教学相互支撑的局面。

  在建设过程中,采取教学与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边建设与边使用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分别设计了涵盖会计、金融、财政税务、旅游管理、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统计与数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操作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四种模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培养,体现专业差异性、特色性。突破实验受软件限制的不利因素,设立手工实验、或手工、电子相结合的实验,进行开放式实验设计,体现灵活性。实现实验教学网站的电子资源建设和实验项目的模块化设计,扩大网络实验的覆盖面。《以ERP沙盘为平台的企业财务、会计、审计综合实验》、《项目管理实验》、《商业银行模拟实习》、《资产评估综合实验》等众多综合性实验被列为专业必修课程。《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商务策划实战》等设计性课程也深受学生欢迎。《物流模拟系统》、《物业运营管理模拟》等操作性课程的选修比例大大提高,在全院产生了强烈反响。

  围绕实验课程建设展开的研究课题《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实践与研究》、《模拟市场竞争环境的会计、财务、审计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了自治区2009的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