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为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中之重,倾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优化、配置均衡、业绩突出的教师队伍。
一、修身立德,狠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临河区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河区教师公约》、《临河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等文件,狠抓落实,使教师牢固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一是持之以恒抓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工作方针政策和全国先进教师事迹,并开展师德大讨论,撰写和交流心得体会,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是突出主题抓践行。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保持先进性,争做师德楷模。以“关爱学生”为主题,开展了“6333”活动,即党员教师要做到提一条合理建议,帮扶一名特困生,联系一名学困生,培养一名优等生,联系一名非党员,创造一项好成绩“六个一”,全体教职工要做到“三爱、三送、三杜绝”活动,即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特殊生,给特殊生送方便;杜绝体罚学生、杜绝歧视差生,杜绝伤害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标兵评选表彰活动,弘扬了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和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
三是建立机制抓约束。以开展“师德建设年”等活动为契机,制定出台了《师德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师德奖惩条例》,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之间每年都签定《师德师风建设责任状》,对师德建设出现问题的学校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教师师德考核档案,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社会问卷测评等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年度工作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二、强化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质
制定了教师培训的长期规划和年度目标,保证经费,落实责任,不断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一是开展学历教育。临河区鼓励教师通过自考、函授、脱产进修等多种方式,在保证学历达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历层次。目前,全区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为99.07%,小学专科化、初中本科化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配齐配强了音、体、美、卫、心理健康等学科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并达到学历要求。
二是强化校长培训。建立了校长(副校长)岗前培训、岗位提高培训、专修培训等一系列制度,全员覆盖,着力培养专家型教育管理人才。先后与内师大、北师大等名校联合举办校长硕士学位研修班,选派优秀校长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学习。
三是抓好骨干教师培训。每年举办一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已培训骨干教师540多人,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343”百名专家型教师和“442”百名研究型教师培训,为新课程改革培养了一批“领头雁”。
四是推动教师全员培训。一方面组织优秀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将教育界资深专家请到临河,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普通话、信息技术、新课程、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创新教育等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辅导,先后邀请钱梦龙、王文湛、魏书生、高金英等近20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来临河讲学。同时,每年开展的“达标课”、“优质课”、“创新课”创评活动,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开展开放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了“合作、发展”的教师文化。全校性的学生评教、评学,组织课题研究,营造了学术自由,资源共享的氛围。
三、外引内联,优化教师结构和配置
一是大力引进人才,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临河区制定了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在用人制度的改革上做出了大胆尝试,通过考试、考核择优聘用优秀本科毕业生作为补充,严把教师入口关,较好地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是城乡牵手,加快农村教育发展。组织“结对帮扶”活动,由城镇一所或几所条件较好的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成“对子”,建立相对固定的支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协作互助、改革创新、共同发展。开展“送教下乡”工作,根据农村教师的需求,每年都要组织特级教师、名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主要订单式讲学,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送到农村,推进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三是实施“蓝青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坚持开展以校本培训为核心,把教学岗位作为培训的主要阵地,通过骨干教师、老教师与部分新分教师、新任教师双向选择,结成帮扶对子,并签订帮扶活动协议书,进行教学跟踪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再听课、再评课的方式,开展互帮互学活动,实行导师式的传帮带,达到“一年上岗,两年熟悉,三年达标”的要求。
(责任编辑 吴娜)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