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启动实施“城乡教育共建三年规划”

2009-12-31收藏

  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深入开展“城乡教育共建活动”为突破口,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首府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双圈”的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市教育局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意识,积极推进各项教育民生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开创首府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继续围绕落实“城乡教育三年规划”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该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城区学校管理、师资、设备的优势,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帮扶农村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农村学校的地缘优势,为城区学校干部锻炼、教师实习、学生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加强城乡教育交流,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通过三年努力,实现首府教育均衡、健康、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施“城乡教育三年规划”主要从干部挂职、师资培训、送教下乡、对口教研、职校共建、成立教学大讲堂等6个方面入手开展城乡教育共建活动。

  一是干部挂职。以城区示范校和重点职业学校为基地,为农村学校干部挂职学习提供平台。选择条件好的农村学校建立城区学校干部培训基地,分批组织城区学校干部到基地学习考察。发挥城乡各自优势,提升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具体包括,确定呼市一中、二中、四中、十四中、土中、土校六所普通中学和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校、呼市二职专、呼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内蒙工程学校四所职业学校为培训基地,每年分两期安排农村学校干部挂职学习,每期一个月,三年内安排所有现任农村中小学校级干部挂职学习一次。现阶段首先安排中学干部挂职学习。在各旗县条件相对落后而教育工作相对较好的地方设立城区干部培训基地,分批选送城区学校校级干部到基地,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学习、考察,每期一周时间。了解农村教育现状,学习农村教师艰苦创业、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发展农村教育献计献策。力争做到三年内城区学校在职干部全部轮训一遍。

  二是师资培训。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制定倾斜政策,依托培训机构,为农村学校培训教师。采取对口帮扶、定向交流的形式培训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干部。依托内蒙师大、呼市职业学院培训学院、各旗县区教师进修学校三级培训机构。每年分学科各举办一期农村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培训班,三年内将所有农村学校主流学科教师轮训一遍。

  三是送教下乡。发挥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送教下乡,提升农村学校教学水平。组织城区学校骨干教师送教下乡进行帮扶,5个旗县区每年各安排2次,三年共进行30次送教下乡活动。

  四是对口教研。以城区教研室和旗县教研室为依托,开展城乡教学对口交流工作。把城区教研室和旗县教研室结成对口单位,通过对口教研室,分别组织本地区学校相互进行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观摩、说课等形式,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合作。各对口教研室每年组织两次以上教学交流活动。具体为:市教研室对口托县教研室、新城区教研室对口武川县教研室、回民区教研室对口土左旗教研室、赛罕区教研室对口和林县教研室和玉泉区教研室对口清水河县教研室。

  五是职校共建。城区职业学校和农村旗县职业学校一对一结对共建。城区职业学校和旗县职业学校结成一对一共建单位,从专业设置、教学研讨、实习实训、师资互补、设施设备等全方位合作共建,提高职教水平。具体地:呼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对口土左旗一职、呼市二职专对口和林县职中、呼市机械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托县职中、内蒙工程学校对口武川县职中和呼市三职专对口清水河县职中。

  六是举办教学大讲堂。针对农村学校实际设立大讲堂,聘请专家、学者讲解政策、形势,为提高农村学校管理和教学水平提供政策和理论上的支持。每年集中组织一次活动,聘请专家、学者讲政策和形势,讲发展农村教育的思路和对策。同时选择部分农村学校校长进行大会集中交流,从政策理论上支持和推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

  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市教育局做了全面细致的部署和安排,由党委办公室、师训科、教研室、成职教科、职教中心和基础教育科等相关部门或直属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分工牵头落实,稳步推进。目前,这6个方面的城乡教育共建各项具体工作已全面启动并正在平稳有序地运行。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