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发挥职教资源培养新型农民

2010-10-21收藏

  内蒙古扎兰屯农牧学校创建于1952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建起的第一所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授课的农牧类中等专业学校,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在内蒙古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时期,为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历经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起起落落,该校曾一度处于在校生400人左右的困境。在当前中职发展的新时期下,同很多农村中职学校一样,农牧学校也面临着办学定位的抉择难题,是坚持自己“农牧”的专业特色?还是开设当前就业吸引力较强的计算机、机械加工制造或汽车维修等非农专业?最终,农牧学校确定依然坚持“农牧”特色的办学思路。据悉,目前该校开设的13个专业全部是农牧类专业,其中畜牧兽医还有蒙语授课班。

  “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变,并且当前农业发展方式正在转变,我们相信农牧类职业学校将大有可为。”校长张廷解释说。此外,深厚的专业基础和一批长期扎根在农田和养殖户家的专业课教师都是农牧学校坚持围绕“农”字下功夫的坚实后盾。据悉,学校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级畜牧师、高级农艺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律师等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而且学校在职教师中有1名农学博士,2名在读博士。

  有了这样良好的职教资源,如何发挥好其作用,如何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人才、智力支撑作用,对于农牧学校依然是难题。因为,农牧类学校面向初中毕业生招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一是农村的孩子都努力想“跳出农门”,城镇的孩子更不想务农务牧,二是农牧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可以直接就业的企业比较少,而学生自己用所学知识进行养殖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资金和技术力量又不足,孩子们看不到短期效益,就不会选择农牧专业。

  在对农民的招生中,扎兰屯农牧学校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生产需要开设了不同专项培训班,并且编入学校正式班级中,学制三年。有针对生产经营中的培养行家里手和技术带头人的培训班,如养猪与猪病培训班、有机农业生产建设培训班等;还有专门针对引领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领路人的培训班,如村级干部、后备干部农牧业技术推广班、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班;还有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与专业部门联合举办的专项培训班,如兴安盟草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

  为适应农民学生的生产需要,扎兰屯农牧学校在各专项培训班的教学安排上都做了灵活调整。在教学时间上,农闲时间集中安排1至3个月的理论学习,学生吃、住都在学校,农忙季节老师到生产实践一线巡回指导;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压缩了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专业课中增加了很多农业实用课程和农村经济政策的课程,如农村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模式等。同时课程内容也有调整,比如法律基础课,普通班讲授的是“职业道德法律”,而在各专项班讲授的是民法通则、合同法、草原法、信访条例等法律专题。

  为了用好国家对涉农专业的优惠政策,保证每位农民学生能系统完成中职教育,扎兰屯农牧学校对各专项班的学籍和毕业考核进行了严格管理,完不成规定学时的一律不给颁发毕业证书。

  据悉,扎兰屯农牧学校目前在校生1916多人,其中,生产一线农牧民 1025人,约占53.49%。2010年的招生工作已经开始,这些天,来自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旗、牙克石市和大杨树农场局和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等地的党委组织部都纷纷找到扎兰屯农牧学校,要合作培养本地村干部。

(责任编辑: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