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吉林省属高校“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9-03-19收藏

  2006年,吉林省属高校遴选确定了99个重点学科、11个重点实验室、1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重点建设实验中心、8个创新基地作为“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各高校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在学术水平、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出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

  一、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省确定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共涉及九个学科门类,涵盖汽车、石化、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和医药、光电、旅游、冶金、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三年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800多项,其中承担国家863、973项目25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项。申报发明专利160项,出版专著、教材382部,公开发表论文6556篇,其中被国际SCI、EI等重要文献库收录1783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科研课题达250多次。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年来,直接为企业服务的科研攻关项目数百项,转让和被采用的科研成果110项,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

  各院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还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及时将学科优势转化成专业优势,各院校重点学科现已成为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重要培养基地。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平均达到6%以上,硕士、博士生所占比例平均达到90%以上。三年来,省属院校自筹资金约2亿元,用于实验室、研究中心建设和添置图书资料和科研软件,基础建设发生巨大变化。

  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有新进展

  各院校的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普遍构建了“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开放式”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努力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普遍采用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实现了重大转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目前,全省实验中心和创新基地的副教授以上教师比例平均达到50%以上,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平均达到70%以上。广大教师结合实验,创新更新教学,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与教学研究活动,既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又发挥科研教育反哺引领教学的作用。各中心与创新基地为完善实验实训基地的条件,不断更新仪器设备,优化环境,提升档次,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能力与质量。创新型人才培养初见成效,全省有近5000多人次学生参与创新基地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