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地处上海西南远郊,区域比较广阔,区内城区和各镇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此,金山区多管齐下促进区域内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委托管理和区内联合相结合,提升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一是实施委托管理,为农村薄弱学校“输血强身”。2007年,在全市总体安排下,金山区将吕巷中学、廊下中学、兴塔中学3所农村学校分别委托给徐汇区田林三中、徐汇区教院附中、长宁区建青实验学校实施管理。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和磨合,三所学校把先进的理念、方法和制度移植到本学校,为学校文化输入新鲜血液,如吕巷中学引进田林三中经验,从细化教学质量监控与分析统计方法入手,完善年级组教育教学督导办法等精细化操作措施,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并通过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同伴互助、校际互动等形式,提高研究水平和教学技能。委托管理以来,三所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发生积极变化,廊下中学初三合格率由2006学年的84.68%提高到95.83%,兴塔中学初三合格率由2006学年的90.1%提高到94.71%,三所学校2008年预备年级对口入学率有了明显的回升。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委托管理托管学校的发展产生了鲶鱼效应,带动了区内其他学校的发展。如今,金山区委托管理进入第二轮,学校新增3所,委托管理形式和内容也更具有针对性。新增加的三所托管学校都属于区域内远离中心镇区的偏远地区,存在着学校硬件设施差、少生源、外来人口学生多和师资队伍比较弱等阻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金山区力求通过两年的委托管理,摸索出一条远离中心镇区偏远地区农村教育和偏远地区九年一贯制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实现金山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
二是输入资源,合作共建,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金山区教育局和徐汇区教育局协商,自2009年9月起将临潮小学更名为金山小学,由徐汇区品牌学校上海小学输入教育资源,其中包括教育教学管理、教学实践管理、阳光体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信息化建设、科技活动项目等,并由徐汇区教育局推荐有丰富学校管理经验的校长人选,帮助金山小学实现内涵发展、提升品牌知名度。
三是区内统筹安排,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方面,2009学年起金山区积极探索“城乡初中区域联合共建”的组团合作发展方式,部分城区初中与乡镇初中结成联合体,侧重师资交流、教学管理方面的合作建设,并成立了联合体校长联席会负责统筹协调工作。联合体在基本维持原学校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实施“四个不变”:人事隶属关系不变,学校内部行政管理权限不变,划片招生区域不变,学校内部分配机制不变。联合体实施的具体共建举措有:一是实施四校教师流动制;二是实行统一校本研修;三是实行统一教学管理;四是举行联合性的教育活动;五是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包括师资、学生、学校设施设备等。区域组团共建,使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与社会的和谐。
另一方面,实施区内托管,金山区唯一一所上海市示范幼儿园罗星幼儿园托管金山新城幼儿园,在资源调配、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建议和指导。
二、团队研修与加强流动相结合,促进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
一是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组织办学先进学校和薄弱学校组成片研修联合体,以校为主阵地,校际联动,积极探索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研修机制,实行联片研修,如蒙山片、平乐片、教院附中片等。这些学校按片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研修活动,如校际会课、教学互访、专家指导、骨干引领、研修沙龙、专题研讨、命题研究等。如为尽快找到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蒙山片开展了“会课”形式的交流,“会课”教师就同一课题写出教案,在同一天面向同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会课,各校其余同科教师全部参加,并邀请了学科研训员进行专业指导,通过说课、评课、研讨、改进等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团队研修使联合体内各学科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共同提升,实现了兄弟学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从而促进城乡校际间的均衡发展。
二是促进校长流动,规定城区学校校长必须到农村学校任职几年,带动农村学校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这批富有办学经验的城区校长到任后,积极将城区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管理制度植入农村薄弱学校,使农村薄弱学校面貌发生迅猛变化,如有的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有的学校生源留不住的现象很快得到遏制。
三是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举行一届学科首席教师、学科导师、学科骨干教师评选,通过评选加大首席教师、学科导师、学科骨干教师等名师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加大其对农村学校的辐射,集全区力量为相对薄弱的学校和教师服务,使农村学生更多地享受来自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公办教育为主与民办教育补充相结合,优化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条件
近年来,面对大量外来农民工子女涌入的现状,金山区采取了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民办学校接纳为辅的举措,把农民工子女教育看作为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纳入全区教育统一规划之中,逐步提高公办学校接纳农民工子女的比例,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和投入,尽力维护教育公平,为全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设立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力度。2009年8月金山区设立了外来农民工子女学校教育服务中心,对区内11所农民工子女学校进行全面管理,建立制度,统一认识,规范招生,规范教学各环节,规范师资队伍,规范经费管理使用,使外来农民工子女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条件。金山区投入资金对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校舍装修一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所有11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现已全部纳入民办管理,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免交学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已达到100%。此外,为了让金山农民工的子女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金山区尝试举办了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蓝天幼儿园,各公办幼儿园也挖掘潜力尽量多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
三是管理多样,符合农民工子女需求。各公办学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按照外来人口子女学生的特点,采用合编混班、单独编班、独立设点等多种模式,探索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中,蒙山中学利用公办学校富余的师资优势和校舍,在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单独设点,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招收外来人口子女,满足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为了更好的管理以招收农民工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从2008年9月起,金山区推荐刚从公办学校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校长、书记担任校长,让这些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同志发挥更大的作用。在11所以招收农民工为主的民办学校中,已有6所学校由老同志担任校长。同时请退休老教师来校任教,他们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踏实的工作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受到了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欢迎。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