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大学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2009-08-26收藏

  上海大学依托教育、科研、设备等综合资源,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区科技孵化转化、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优势,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与创业相结合,以创业教育与创业相结合,以创业服务与创业相结合,以产学研与创业相结合,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大学生科技创业,大学生科技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思路,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了可以充分展现自信、自强、自立的创业平台。

  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作为上海市首批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分基金会,率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园。目前,该校科技园区共受理了324个创业项目,有52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42个创业团队已完成工商注册,成功创办企业。其中,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公司有16家,按产业分类:信息技术类占54.6%、机电技术类占15.2%、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类占12.1%、现代服务业类占9.1%、环保技术类占6%、其他3%;吸纳287名大学生就业;从创业团队来看,本专科生占20%,研究生以上学历占80%。

  一、探索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工作模式

  一是成立了由校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创业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并在科技园区建立了具有完整组织与管理机构的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制度保障。大学生创业园下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财务结算服务中心、创业导师服务中心、中介服务中心。其中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聘请校内外各学科专家、企业家组成,对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进行评估。财务结算服务中心代表投资基金对投资项目或公司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全程监控资金的运用,确保资金安全,并为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提供1年的免费服务。创业导师服务中心负责配备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技术、管理、营销等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以提高创业项目的成活率。中介服务中心负责为创业起步者提供创业公共服务,以及进行工商税务登记、法律咨询等一系列综合服务,以降低创业者的前期投资,同时为创业企业提供宣传展示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对接等服务。

  二是由科技园区、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成立“上海大学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把体现以人为本、扶持大学生创业作为工作理念,努力使大学生创业者俱乐部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家园。创业者俱乐部主要提供四方面服务,包括政策服务――向大学生创业者及时提供并落实国家、上海市和上海大学出台实施的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措施和补贴计划。管理服务――统一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进行有组织、有针对的管理、监督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交流咨询服务――通过举办创业沙龙、创业交流会、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交流和管理咨询的平台,提升创业团队的管理水平、成熟度和整体素质。商务合作服务――科技园区各企业通过俱乐部建立信息渠道,组织各种商务交流活动,促进各种商务合作,实现企业经营的互助和多元化。

  三是组建大学生创业的辅导员体系。学校为每个大学生创业企业配备辅导员,并签署辅导员与在孵企业“结对协议”,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创业服务。创业辅导员专门负责对创业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诊断、分析,为创业企业提供各项扶持资金申报、知识产权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产品与技术的展示与推介、投融资等帮助与服务,不仅提高了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同时推动了创业企业的发展。

  二、形成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基本途径

  上海大学科技园区形成了宣传发动(论坛,大奖赛)、创业教育、创业辅导等基本工作途径。一是设计新颖的创业大赛。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知识竞赛、问卷考试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们深刻了解创业的理念和精神。二是编写系统的创业教材。目前,学校正在编写《上海大学大学生创业案例》,以科技园区内成功创业的企业为案例,介绍它们的创业构思、市场调查、基金申请、公司成立、经营运作、资金和人才管理、存在困难、经营风险及对策等内容。三是组织有较高质量的创业讲座。科技园区不定期举办大型讲座及主题沙龙活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程序、可能碰到的问题及对策等内容,邀请科技园区企业的创业者与大学生们交流自身的创业经验。四是创造多样的实践岗位。今年上半年,学校科技园区已经联系了40多家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各类见习实践岗位。五是积极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和其他社会组织、兄弟高校开展创业宣传活动、融资对接活动、项目推介会等。

  三、完善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工作机制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结合科技园区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并实行“常年受理、三级评审、三级认定”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申报评审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常年受理,即大学生创业园随时接受创业学生的咨询和报名,展开创业咨询和互动培训工作,通过评审完善创业计划。

  三级评审包括初步审核、专家评审、管委会终审。初步审核是指学校根据创业学生提供的申请材料,对学生的申请资格、诚信调查、项目是否符合基金申请的基本要求等进行初步审核。专家评审是邀请政府官员、孵化器专家,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的职业投资家、企业老总对创业计划书逐项进行答辩和评审,评审范围主要涉及创业公司的产品市场前景、资金、技术支持、团队等方面。管委会终审是指上海大学科技园区管委会对项目材料和专家意见进行审批,确定资助项目及资助的额度。

  “三项认定”工作是指诚信认定、知识产权认定和创业目标认定,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征集、培训和评审过程。诚信认定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创业者进行诚信教育,使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二是对创业者进行诚信调查。知识产权认定是指协助创业者确认已有技术的产权归属。创业目标认定包括两种情况,在创业初期,按时间节点制定两年孵化期内的阶段性目标,帮助创业者逐步渡过创业困难期;对于处于培育期的创业培育项目,以半年到一年为期,设定目标,并在合同中按时间节点分段设定验收指标,鼓励学生一步步朝创业这条路走下去。在认定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共同起草《出资组建创业公司协议书》各条款。

(责任编辑 刘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