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中小学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

2009-07-13收藏

  今年是学校安全年。结合国家防灾减灾委要求,在全国第一个“防灾减灾日”期间,本市各中小学认真组织集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教育效果

  各区县纷纷开展了以“关注生命安全,加强防灾减灾”为主题的“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在校园内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挂图、海报,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技能竞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向师生及家长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据统计,全市共有2445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了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约占学校总数的95%,受教育学生数约186万人次。

  闵行区开展了“浦江二中杯”中学生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防震减灾知识竞赛,活动历时两个多月,全区28所学校8500多名初中学生参加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比赛的过程也是同学们系统而深入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的过程。

  南汇区开展了安全教育教案和宣传板报评选活动。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上交的231篇安全教育教案中评选出39篇优秀教案编辑成册,供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交流、参考。全区中小学、民工子女学校制作了78块宣传板报进行展示和评选。

  黄浦区北京东路小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结合学科教育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收听学校广播等方式,了解各种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二是结合课堂学习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防灾减灾知识教育。一、二年级学生结合语文阅读课,开展防灾减灾小儿歌诵读活动;三、四年级学生结合自然常识课开展气象、地震小知识学习;五年级学生则结合健康教育课进行包扎小技能学习。同时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体育阳光60分活动”分年级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体育小游戏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各种急救自救常识、掌握安全逃生等技能。三是为学生设计富有特色的探究单,注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感悟和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自主性,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共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教育效果。

  二、精心组织自护自救技能教育,增强学生实践体验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开展自救自护教育活动。闵行、青浦等区利用青少年实践基地,以生命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学生轮训,专门开设防灾救护课程,让每名参加集训的学生接受防火、防地震、防雷击、紧急救护等专项知识技能强化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长宁区教育局与区消防支队合作成立了平安实践基地,以进一步深化师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消防与逃生技能,增强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及紧急救护技能。

  二是普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据统计,“防灾减灾日”集中教育活动期间,全市共有2231所学校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约占学校总数的86.7%,共开展防范暴力事件、火灾事故、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恐怖袭击等演练4222次。宝山区教育局会同区民防办组织全区119所中小学开展统一指挥、统一时间、统一程序的大规模应急预案疏散演练活动,在短短的8分钟内,9万多名学校师生按照既定方案安全有序地完成演练任务。杨浦区组织全区高中开展了集中疏散演练活动,学校师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得到了检验。

  三、建立防灾减灾工作长效机制,努力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

  各区县以“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为契机,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建设。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提高应急预案的知晓率。闵行区教育局针对大多数学校师生对学校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的应对办法了解不全面的情况,要求各中小学以简洁、清晰的文字、图形,将突发事件的基本处置办法以墙报或网页等形式公布,使学校师生在集中学习以外,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掌握突发事件下自己应该如何应对。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考评机制。各区县结合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加强安全工作队伍建设,组建好消防志愿队、安全管理员、教师护导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等队伍,明确人员职责。闵行等区还将学校防灾减灾和应急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作为学校督导评估、校(园)长年终考评和学校内部教职员工岗位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