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内涵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2008-09-19收藏

  上海市教委于2007年7月启动了“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工作(以下简称“委托管理”)。由中心城区教育中介机构或优质学校与郊区县教育部门签订协议,派驻管理团队和教学指导团队,对20所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种团队契约式的委托管理工作实施一年多以来,郊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据市教育考试院中招办对14所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中考成绩的分析, 14所学校2008年中考成绩在全区的百分位数的平均值为73.37%,比去年的78.21%上升了约5个百分点。其中,奉贤四团中学由2007年第26名/30所学校,上升为2008年第12名/31所学校;金山区廊下中学、兴塔中学、吕巷中学分别由去年全区的倒数第1、第2、第3名/23所学校,上升为今年的第17、18、16名/23所学校,各上升了6、4、5个名次。另据相关区县对小学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奉贤区青村小学五年级平均成绩的排位比去年上升了14个名次,崇明县竖新小学五年级平均成绩的排位比去年上升了10个名次。据被托管学校反映,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厌学现象明显改善,逃学逃课现象基本消失,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使命感有了很大提高,学生流失现象明显减少,部分学校还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

  一年来,在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支援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受援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学效果、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学校管理趋于规范精细

  针对受援学校管理不规范、较为粗放等问题,各支援学校(机构)普遍对原有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通过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益。一方面,支援学校(机构)着手完善受援学校的基本管理制度。例如,针对浦东新区施湾中学制度缺失、陈旧、导向性存在偏差等问题,竹园教育管理中心以“完善学校基本管理制度”为托管目标,帮助该校修改制定了“分配制度”、“干部考评”、“教师奖惩”等相关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部分支援学校(机构)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精细化的目标。例如,卢湾区李惠利中学在对奉贤区四团中学的托管中,以教育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建立完善了行政班子会议制度,教育(学)两长会议制度,月考制度,质量反馈分析会议制度,教育(学)两长考核制度,课堂巡查制度,教研活动制度,班主任培训制度和作业、备课听课、教学反思工作检查制度等,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益。

  二、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各支援学校(机构)推进委托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各支援学校(机构)通过专家引领、两校教师交流研讨、顶岗学习等多种形式推进受援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例如,在对青浦区颜安中学的托管中,长宁区天山中学组建了由两区教研员组成的专家组,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对颜安中学的教师进行备课、教学等指导。同时派驻本校优秀教师前往颜安中学任教,上示范课,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校本培训等工作的开展。此外,为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两校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在网上开展备课组结对交流活动,并进行相关的教学展示。据不完全统计,委托管理实施一年多来,20所支援学校(机构)派出各级教育教学专家到市郊农村做各类专题报告900余人次,有计划地派出管理人员、教师到受援学校听课、上示范课、参与讨论、评教、辅导和各类学校活动达2000余人次。20所郊区农村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市区学校听课、交流1900余人次。有11所支援学校(机构)安排市郊学校37位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跟班顶岗学习为期两周以上。通过交流互动,支援学校(机构)借助于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引领、指导和碰撞,有效提升受援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转变受援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帮助他们获得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技能,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的各项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

  各支援学校(机构)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委托管理工作中,普遍强化教学各环节,加强学习质量分析系统建设,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坚持双休日不补课,教学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有了明显的减轻。支援学校(机构)通过开设拓展型课程,组织各类课外活动等形式,促进受援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虹口区海南中学委托管理崇明县向化中学后,结合实际情况组建了科学兴趣小组、创意发明小组、航空航模小组、四驱车兴趣小组、环保小组、建筑模型小组等,通过一年的努力,科技教育成果斐然,培养了一批学校科技明星、科技小能手及科技积极分子。一年中共获得了全国及市、区各类科技奖60多项。其中全国奖项4个,上海市一等奖5人,1人获得2008年上海市2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项奖,2名学生被评为今年崇明县科技希望之星,使以前默默无闻的向化中学,走进了崇明县科技创新学校的前列。

  四、学校的精神面貌显著改观

  随着委托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委托管理各方日益注重受援学校文化的重塑。如何结合受援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征,有意识地将支援学校(机构)自身的文化融入受援学校,孕育催生出新的学校文化,成为委托管理的一大课题。各支援学校(机构)着眼于长远的学校文化建设,针对受援学校的实际状况寻找突破口,积极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各项制度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援学校的教职员工,推进受援学校文化的重塑。在对崇明县竖新小学的托管工作中,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开设了阳光校园集体舞等课程,并在崇明县的集体舞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学生的艺术热情和自信心,营造出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附中在对金山区廊下中学的托管中,以规范“冬季小型运动会”、“元旦歌咏会”等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程序为抓手,逐步提高活动质量,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黄浦区曹光彪小学在崇明县海洪小学的委托管理过程中,还带动了海洪小学周围的崇明县实验小学等学校的发展。

(责任编辑 王朋)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