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市青保委、团市委、市妇联等六部门日前发出《关于做好2008年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的通知》,以“爱心传递我行动祖国发展我成长”为主题,为今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的暑期教育精心安排了五项重点工作。
一、以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活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积极开展以抗震救灾为专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挺起不屈的脊梁――抗震救灾中孩子们的感人故事之一》和《90后的坚强》等书籍,大力宣传抗震救灾过程中灾区学生和教师临危不惧、抢救学生、团结奋斗、坚韧不拔的感人事迹,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师德教育的生动教材,使之成为激励广大未成年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精心组织都江堰重灾区学生来沪的夏令营活动,心手相连,共同成长;广泛开展“暖人心”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以一句话、一封信、一首诗、一本书、一幅画、一个网页、一元零用钱等形式,向灾区小朋友送上一份真心祝福;动员学生踊跃参与“助重建”活动,组织捐书籍、捐文具、捐书包等活动,帮助灾区学生重建学习新环境;广泛开展以抗震救灾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的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节能源”活动,从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做起,节约身边的每一份资源,以实际行动,为灾区人民贡献一份力量。积极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学习防灾相关知识。
二、以组织未成年人积极参与迎奥运活动为契机,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
面向未成年人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奥运历史、文化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奥林匹克精神专题教育,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一项为奥运做实事的活动;强化奥运文明礼仪的普及,做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门票组织工作,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观赛礼仪规则,做到“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参与“爱心传递”迎奥运文明行动计划;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上主题论坛,并利用奥运会官方网站发表感言,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对奥运活动的关注度。
利用迎奥运活动的教育资源,激发未成年人坚持体育锻炼的热情。大力开展以“阳光体育、健康成长”为主题的健康与生存训练,培养学生参与多种体育项目的兴趣,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力求在形成体锻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上有显著成效;广泛组织未成年人踊跃参与上海市学生运动会,提高活动的参与率;以社区为平台,完善政府组织、社会支持、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网络;充分发挥社区体育俱乐部和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加强品牌队伍和品牌活动的组织和建设,不断提高未成年人体育的社区组织化程度。
三、以强化习惯养成为落脚点,深入推进未成年人“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在家庭、社会集中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体验活动。充分运用未成年人网络天地“心域网”上开通的道德实践活动专题网页,组织广大青少年、家长、专家学者参加征文活动,在论坛发帖、发表感言评论和收获体会。
在家庭,开展“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活动。培养未成年人主动分担家务、热爱劳动的习惯,引导未成年人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鼓励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家庭节约能源活动,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提倡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积极建设学习型家庭,普及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
在社会,开展“志愿奉献,爱心传递”活动。组织未成年人走进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社区活动中心,做“爱心小天使”;动员未成年人积极投身社区公益活动,做“社区小义工”;引导未成年人广泛参与文明风尚志愿服务行动,做“文明小使者”。
四、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积极开展以感受改革开放成果为主要内容的“奋进的祖国”考察活动。继续深入开展“美丽城市、阳光故事”社会考察活动,帮助未成年人了解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根据上海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版图”指南,不断创新校外活动的形式。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资源,开展德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探究性和研究性活动,鼓励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
五、以社区教育为平台,继续办好暑托班,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
针对市民群众的需求,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积极开办暑托班,设计文化修养、道德教育、体育活动等课程,吸引未成年人参加,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暑期未成年人读书节、传统弄堂游戏、“快乐天空”青少年暑期系列活动、“节能减排我行动”、“科技环保进社区”等各类在社区开展的未成年人文体、艺术、科普活动。
为切实做好暑期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通知》还就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要求:
1.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暑期生活纳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工作的计划,并加强指导和督促,尊重和维护农民工子女的合法权益;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特别是城市少先队员、儿童团员,和灾区少年儿童、农民工子女、孤残少年儿童、困难少年儿童共同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
2.各类公益性活动设施都要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进一步提高社区和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监管,确保安全。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防范机制的力度,重点加强网吧、电子游戏机房、营业性舞厅、卡拉OK厅的治安管理,严格查处网吧、舞厅、游戏机房接纳未成年人的违法经营行为;要坚持做好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有效遏制和降低各类涉及中小学生案件的发生率,夯实预防青少年学生犯罪工作的基础;要健全完善防火、防盗等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应急机制,维护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暑假期间,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校长,严禁中小学利用其他单位或个人以夏令营名义办班或整班补课。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严格查处,并追究学校领导的责任。
4.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等服务项目。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居委会、博物馆、纪念馆等,帮助策划、协调、组织、指导开展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素质拓展活动,协同做好未成年人暑期工作。街道、社区应继续做好对口接待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和大学生服务社区的诚信评价工作,并提供适当经费补贴。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