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上海市青少年视力不良发生率居高不下的现状,上海市教委和市卫生局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改善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去年对本市136所学校试点的基础上,用三年(2008―2010年)时间,进一步在本市开展改善上海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试点工作,通过改善教室光环境、加强学生近视眼监测、培养学生良好用眼习惯等系列综合措施,遏制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的高发态势。
2008年计划改善15000间中小学校教室的照明,主要为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学生和教师集中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投入经费约3750万元,由区县政府负责筹措,农村学校和经济困难地区学校,由市教委给予专项支持。
《通知》规定了实施这项试点工作的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
――各区县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开展改善本市中小学教室光环境工作作为各区县教育卫生系统关注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规范运作机制,主动提供保障,积极协调各方。通过对学生近视的系列综合干预和教育措施,力争使本市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视力不良发生率明显下降。
――市教育技术装备部要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要求,对有关企业进行资质认定;组织权威的专业技术质量检测部门,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向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经认定的单位和产品;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组织开展有关技术培训,会同区县和有关部门,做好施工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及验收等工作。
――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要对试点工作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保障;建立本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善前后的有关主干指标以及学生视力指标情况的数据库。
――市眼病防治中心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配合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完成学生近视干预和数据库采集工作;开展本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善前后学生视力的监测、跟踪和干预工作,并为每一位受检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对学校卫生保健教师开展视力监测技能和数据采集上报工作的培训;协助课题组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预防近视眼知识的普及教育。市眼病防治中心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提供技术指导。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