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金融学院加强网上信访工作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2008-05-09收藏

  高校信访工作是维护学校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抓手。上海金融学院根据新形势下高校信访工作的新情况,以建设“信访之窗”为平台,加强网上信访工作,方便师生群众提出诉求、及时查询到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为维护学校稳定,建设和谐校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构建网上信访便捷平台

  2007年,学校将原有的“书记热线”、“校长信箱”进行全面改版并升级为“信访之窗”。从校园网首页进入“信访之窗”后,提供给广大师生群众的是一个需反映、咨询问题的分类选择项目表,如学生工作、教学工作、招生工作、人事工作等,师生群众可选择进入相关栏目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分别由归口管理部门直接作答。对于带有公共性特点的问题,则采取公开答复,在网页上公开。师生群众如果找不到对应分类栏目,或者对相关部门的答复不满意,仍可再选择使用“书记热线”或“校长信箱”,由学校信访办根据问题的类别作进一步的处理。

  为扩大“信访之窗”知晓度,学校积极通过班会宣讲、校园网宣传、校报刊载等多种方式宣传“信访之窗”的使用方法和功效,积极引导师生群众通过这一形式提出信访事项,使“信访之窗”成为学校密切联系师生群众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规范网上信访工作的管理

  学校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网上信访”的特点,制定了《上海金融学院信访工作实施细则》、《上海金融学院网上信访处理制度》、《上海金融学院信访督查督办制度》、《上海金融学院信访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制度》等,加强网上信访管理,明确权限、责任和奖惩。学校还每半年发布一次信访工作通报,定期向各院系、各部门和师生群众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和解决网上信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网上信访工作规范运转。

  学校为“信访之窗”设立专门技术管理人员,明确网上信访的工作规程。要求各院系和各部门每个工作日及时查看留言,认真解答。对于咨询类电子邮件直接回复,并尽量公开问题和答复;对于意见建议类邮件根据实际情况请示部门主管信访工作的负责人意见后回复,并公布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回复,增强师生群众所关心问题的透明度,减少重复信访和矛盾集聚;对于部门无法或无权直接处理的事项,将收到的电子邮件及时转发给“书记热线”或“校长信箱”,进入学校信访办办理流程。

  三、加强网上信访工作的培训和督办

  学校结合“信访之窗”的推出,加强信访工作队伍建设,经常性组织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使信访工作人员充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信访工作的“热情、依法、负责、奉献”八字要求,熟悉信访接待处理的文书流转、接待沟通、协调等多方面工作。

  学校以加强督查促进网上信访的落实。学校信访办每半个月以电脑系统自动提醒方式对各部门的邮件信访处理情况进行督办,同时每月的前5个工作日将上月各部门的信访情况和处理情况汇总成信访督查月报,上报校领导传阅。对于承办部门返还的信访处理结果,信访办认真审查,只有情况已经查清,问题已经按政策作出处理,已向来信人回复并且按规定手续填写信访单的才能结案。培训和督办有效促进了信访工作的落实,保证了信访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信访之窗”改进了以往单一网上邮箱信访的形式,方便师生群众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提高了学校各类信息、政策的透明度和解释力度,受到了校内外师生群众高度认同,逐渐成为学校信访工作的主渠道和校务公开、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信访之窗”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师生群众提出问题、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使得学校网上信访总量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据统计,学校2006年共受理电子邮件信访160件,2007年则达到477件,占学校信访件总数的85%。同时由于分类清晰,部门直接参与,使各院系、各职能部门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口前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了学校的稳定大局。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