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法学院将建设优良学风作为2008年工作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院内涵建设,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以特色创新求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自觉性,提升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确定学风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学院党委紧密结合学院政法人才培养特点,在进一步完善学院两级管理、全面推行导师制、学分制、选课制和新学期制的基础上,下发了《中共上海政法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优良学风建设年”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学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要求要以思想教育、制度规范、行为引导、典型示范为手段,充分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育人、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求知成才的积极性;以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抓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活动中,坚持学风建设与教风、校风建设相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从严治校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达到“五个明显转变”:校园学习氛围明显改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质量明显好转,违反学习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建立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和学风监督评价体系
学院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为学风建设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制定下发了《上海政法学院优良学风建设年活动实施细则》,成立了以院长担任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各分管领导负责所分管的职能工作,检查督办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学院各系、各职能部门党政一把手是系部学风建设工作的第一负责人,组织制定工作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措施。
为确保学风建设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校建立了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生代表会议制度和教师代表会议制度等检查、监督机制。确定了具体的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要求学生每班每周旷课不得超过2%、事假准假率不得超过5%;学生考试不及格率、重修率每班不得超过6%,高职学期补考后不及格率不得超过3%;每系每学年学生违纪率不得超过6‰。实行学生奖学金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入党、推荐就业等与学风和学习成绩绩点挂钩制度。建立方便可行的网上、电话等投诉制度和工作中期、年终的考核检查、表彰先进制度,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的推动力。
为形成全员抓学风、全过程抓学风、全方位抓学风的氛围,学院组织、动员教师、管理人员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通过抓好军训、入学教育、上课、实验、听课、考试、教学实践、论文指导、毕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各个基本环节,全过程促进学风建设。
三、改进教风,注重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学院注重加强对教师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引导和要求,明确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通过教风的改变带动学风的进一步改变。各系成立教学委员会,对教学各环节进行检查、分析,对教师进行监督;发挥教研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建立教研室活动台账,负责教材的选择,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观摩、专题研讨、大纲讨论、题库修改,负责新上岗教师教学培训等工作;全力推行导师制,每5-20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对学生的学习与学业发展进行指导,每一名导师指导的学生中在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人数不得低于20%。要求全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在本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设一批系列讲座课、讨论课、论文课和自学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完善教学示范岗评选办法,每年度评选教学示范岗5人,予以奖励。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辅导员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住楼辅导员制度、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值班制度和辅导员工作进社区制度,促进学生与辅导员的联系和交流。以教师的成功范例,教育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热爱本专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育和引导,树立“以学为荣、不学为耻”的风尚。
四、以良好的育人氛围带动学风根本改变
学院通过层层召开优良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通过网站、广播、校报、宣传栏、悬挂宣传横幅等媒体广泛宣传“优良学风建设年”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优秀学生的示范带头作用,并要求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自觉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成为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各系部成立党员学风建设小组,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改革开放30周年等专题教育活动,召开主题班会、党组织生活会进行大学生理想取向教育活动,制作学风建设小贴士张贴在宿舍,公布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上课出勤情况,在学生中开展学生党员一对一、一帮一的学习互助活动,设立党员服务信箱、监督信箱。学生会发出“学风建设向我看齐”倡议书,团委启动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图书馆扩大售书阅览场所,各系部举办以法律事务、选课指导、阅读讲座等为主题的各类学术讲座、名人讲座,举办学院“学术节”,开展读书月活动。学校设立“学生咨询室”,开展导师对学生专业咨询与指导工作;举办学术沙龙、寒假社会实践调查优秀论文评选、专业学生到社会工作站实习等活动,聘请外教参加每周的英语角活动;举行话剧演出、摄影展、模拟法庭进中学等活动推动学风建设活动的开展。
(责任编辑 薛丽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