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日前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评价体系科学化,强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培育紧密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师生互动”,从五方面促使思政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把思政课建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一、优化课堂教学
一是实施有效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加强对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内容研究,定期组织专家就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进行集体攻关,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定期研判制度,梳理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各门课程的特点,提出教育引导的要求。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与需求,深化细化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做到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
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广泛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的形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三是推广现代教学手段。建设上海高校思政课专题网站和教学资源库,推动思政课教师建立个人博客,组织思政课教师优秀博客、优秀博文征集评选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
四是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坚持每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0人,并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在师资选聘、考试方式改革、教学设施配备、实践教学开展等方面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保障条件。采取更为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强化积极的人际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专家队伍的作用,积极推广哲学社会科学专家与思政课教师联袂讲授必修课的成功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开设选修课创造条件。精心遴选政府部门负责人、理论研究人员、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以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
二、规范实践教学
一是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结合各门课程性质特点,形成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红色旅游等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与科研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依托网络开展虚拟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二是拓宽校外实践渠道。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形成更有利于社会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各高校每门课程都要有2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市教卫党委、市教委每年评审5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学实践基地,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三是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统筹大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等社会实践资源,教学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计算课时,计入学分,并确保经费。思政课教师要对学生教学实践进行指导,计算教学工作量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内容。市教卫党委、市教委每年评选思政课实践教学精品项目和思政课教学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入选教师在各类评优评奖、项目申报中优先参评。
三、改革考试考核方法
一是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指标,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是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程跟踪,改变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分数构成状况,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思政课考核成绩作为大学生德育评定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优评奖、免试推荐研究生、毕业鉴定的重要指标,发挥考试考核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
四、完善保障机制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推出“名师双百讲坛”, 支持100名思政课教学名师走上社会讲坛、媒体讲坛,吸引100名学科专家、政府部门负责人、社会知名人士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参与思政课教学。坚持每年举办教学论坛,每年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学竞赛活动,支持高校举办高水平教学研讨活动,组织优秀教师巡讲活动,引导教师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是丰富教学资源。制定与思政课课程特点相适应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坚持每年开展“精彩一门课”、“精彩多媒体课件”、“精彩教案”、“精彩案例”等“精彩系列”征集评审活动。建立优秀课件库、实践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研究成果库、问题解析库、示范教学库和高校思政课专题网站等“六库一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培育教学名师。遴选一批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设立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开展思政课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活动,5年内共建立50个左右梯队合理、教学效果优良的优秀教学团队。参评上海高校优秀思政课的教师必须获得过教学成果或教学科研方面的市级以上奖励。获得过教学方面的市级以上奖励的优先推荐参评“阳光计划”、“曙光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
五、加强教学管理
一是深化改革试点。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每年支持5所高校开展教学方法改革试点,深入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二是促进教学协作。依托高校,分区域设立思政课教学协作中心,开展校际合作交流,鼓励名师互聘。整合全市思政课教学和研究力量,设立思政课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学培训,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三是开展教学督导。市教卫党委、市教委成立教学督导组,定期深入高校开展随堂听课调研,进行现场指导。各高校要建立教学督导机制,高校党政领导每学期要深入课堂听取不少于4学时的思政课。
四是建立评价体系。制定《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定期对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督查结果作为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依据。制定《上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形成教师自我评价和领导、专家评价相结合、教师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