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市着力加强校园足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

2022-03-08 来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收藏

  上海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好青少年足球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积极推进体教融合,不断健全校园足球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校园足球青训体系,努力培养校园足球高水平后备人才。

  健全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机制。以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不断健全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校为主体,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多方支持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统筹协同机制,市教委、市体育局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成立青少年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同推进校园足球工作。强化学校主体作用,建立400余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挥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营造学校大力保障、教师专业支撑、学生广泛参与、家长热心支持的良好氛围。整合多方力量参与,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教练进校带训,提升训练水平,并由青训专家对运动员日常学训、实战表现等进行持续跟踪评估。吸纳高校专家、专业机构力量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布上海市校园足球发展报告蓝皮书,系统总结分析上海校园足球发展积累的经验,为校园足球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探索“三位一体”校园足球教育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形成学校体育“教会、勤练、常赛”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强化学校主渠道作用,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系统推进校园足球课程改革,积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校园足球特色校每周1节足球课,其他学校每周1次足球活动”,足球项目校本课程实现足球特色学校全覆盖。强化学校日常办训制度,将课余训练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学校组建足球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等,建设各年龄段足球运动队,建立健全贯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符合教育规律和体育人才成长规律的校园足球训练体系。搭建赛事活动平台,建立覆盖各学段、贯穿全年的“四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纵”(暑期足球赛、校际联赛、区级杯赛、国际邀请赛)赛事体系,每年举办市级赛事2000余场,着力打造中国(上海)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邀请赛等品牌赛事,发挥赛事的激励、带动作用。

  建立“一体两面”足球人才培养格局。以“推动普及、促进提高、培养精英”为目标,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兼顾。加强校园足球教育教学,大力推动建设足球项目校本课程,促进实现特色校“人人会踢球”,培养懂足球、会看球、爱踢球的青少年学生。近年来,上海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长,注册学生运动员人数由4千名增加至3万余名。加强足球人才衔接培养,在市区两级建立学校全面覆盖、项目统筹兼顾、培养系统衔接、资源有机整合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每所高中阶段学校按一定比例与初中、小学组成基本的“一条龙”布局,在课程、训练、师资、场地、科研及评价等方面形成系统供给。目前,全市已有38所高中成为足球“一条龙”龙头学校,引领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从校园中走出。如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梅陇中学、曹杨第二中学等三所不同学段的中小学之间形成了跨学段的女足人才培养体系,确保学生运动员的长期持续培养和运动项目的稳定发展。

  打造“满天星”校园足球青训品牌。建立各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选拔各年龄段优秀苗子组建140支队伍,吸引营员8000余名并定期集训。组织由原国家队运动员、高校青训专家、国际级裁判、心理讲师、专业运动康复团队、高水平外教等组成的综合保障团队,指导各区积极与职业俱乐部、专业院校等开展合作,更好地提升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建立市级校园足球精英训练基地,与专业俱乐部建立合作机制,层层选拔培养优秀球员,对接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等重大赛事活动,重点支持4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建设具有市级及以上人才培养水平的训练基地。扎实推进校园足球青训质量提升,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分析等智能化手段,对训练和实战表现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并进行跟踪管理,采取综合措施畅通优秀运动员发展通道,着力培养储备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责任编辑:刘乐)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