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高等教育大省,科技资源丰富,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促发展大局,今年4月初,江苏省正式启动实施高校科技服务社会“校企联盟”行动计划,加大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服务,为保增长促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校企联盟”行动计划的先期目标是:组织动员江苏境内120所高校、70家院所的主要学科(方向)及研发团队与省内2000家企业结对合作,引导10000多名科技人员与企业结队,通过学科团队与企业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学科服务农村、院校服务地方(园区)等多种形式,建成2000多个“校企联盟”,引导高校和院所科技人员针对企业创新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发活动和技术服务。截止目前,全省高校、院所已排出2800多个团队与1600多家企业进行了意向性对接,许多合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合作研发。企业需求是高校开展科技服务和合作研发的动力。今年1至4月,已先后有南京大学与连云港市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合作开展连云港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推进重点领域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同时开展新医药、新材料和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无锡市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与该市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和科研机构;中国矿业大学与徐州市政府开展振兴老工业基地科研项目合作,利用矿大的煤炭、机械、材料、工业设计和生态环境等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特别是培育壮大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等千亿元产业板块做出积极贡献。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等4所南京高校分别与宿迁市政府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在战略决策、合作办学、人员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宿迁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科技、人才支持。南京师范大学与南京巨环医药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新药、药用材料及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申请发明专利近20项,其中包括5项国际专利。南京理工大学与连云港东海硅微粉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 “大规模集成电路封装及IC基板用球形硅微粉产业化” 项目合作,在核心瓶颈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该项目的产业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徐州工程学院与中天仕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淮海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型环保节能大型水泥回转窑关键技术,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扬州大学积极参与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合作实施农业开发项目,水稻、莲藕、蔬菜等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得以转化应用和示范推广,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依托企业实体,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南京大学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联合成立经济实体――“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三甲醛等四个研究产品产业化;由专家教授加盟并给予技术支撑的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光伏业三巨头之一。东南大学研制开发的荫罩式PDP技术以技术入股方式,依托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新技术经济开发总公司、南京电子网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创立南京华显高科有限公司,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荫罩式等离子显示技术产业化,正在形成产业及经济优势。南京工业大学以“苯甲醛生产新工艺”技术入股成立的“南通天时化工有限公司”,实现年销售超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江苏科技大学船舶先进制造技术中心多项研究成果被浙江欧华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工程项目中采用,有效增强船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日该校又与泰州市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加强船舶及其相关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与常州市全面共建科技产业园,建设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工程和产业化项目――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总额2.8亿元,注册资本3000万,承担长三角地区电子废弃物等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任务,今年下半年可建成一条年处理达10万吨的电子废弃物处置示范生产线,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新增利润8000万元,成为我国电子废弃物处理处置示范工程和我国最大的资源再生人才培养基地。
三、共建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支撑。江苏大学与扬州市洪泉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扬州市汽车制动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车用电涡流缓速器按照欧洲标准测试,技术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部分指标超过国外名牌产品,列入我国缓速器行业三甲。最近,该校启动实施了为企业和地方经济解困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1863计划”,为地方企业培养1000名技术创新所需的工程硕士,组建80个教授专家团与行业骨干企业对接,建立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3个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并将组织500多名教授下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到一线帮助企业度过危机。南京航天航空大学与常熟市华银焊料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江苏华银焊料研发中心”,中心成立一年多来,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使企业新增产值近两千万元。苏州大学与苏州市合作建立节能技术研究所,组建了“纺织印染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在多项关键技术、关键工艺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行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与江苏集群合作共建应用软件研究院、与三宝科技合作共建智能交通研究院、与南京中网合作共建卫星通讯研究院,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常州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入驻高校研发机构突破100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四、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南京审计学院通过“结合内控体系建设优化企业管理资源研究”成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青海油田公司等企业优化了管理程序,改良了资金结算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成立了多个研究机构和服务机构,深入行业、企业、工程等第一线,为苏宁电器集团、常州明都商城、常州房地产开发公司、南京雨润集团等50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了咨询服务、市场调研、企业策划等服务,给企业带来较大效益。
五、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合格人才。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与常州国家高新区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为常州企业输送适应性、创新性强的高层次人才,并根据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联合开展工程硕士的培养以及职工技能的专项培训。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项目制教学改革,与上海通用汽车、上海共达软件集团、南京鸿鹰动漫娱乐有限公司、苏州虹之谷卡通制作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项目合作,以生产任务带动课程教学,在实际生产项目中,完成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实习,为企业量身定做合格人才。
“校企联盟”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促使科技服务社会从组织形式、服务方式、支撑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实现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由部分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的合作向覆盖全社会的合作,由单纯的项目合作向联合研发、建设平台、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由短期的项目和单位合作向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建设长效机制的“四个转变”,引导高校院所及其广大科技人员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应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江苏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责任编辑 张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