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徐州工程学院公共体育特色课程建设卓有成效

2013-03-27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收藏

  徐州工程学院恪守“融入地域传统优势文化,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优秀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打造“民俗类地域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和“益智类桥牌竞技体育”学校公共体育特色课程,使学校“中西兼习、身心双修”的公共体育教学理念得以有效践行。

  加强调查研究,挖掘民俗资源。组建民俗体育调研团队,由教师带队深入基层逐县逐乡开展调研,探查地域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统体育资源,整理出一整套徐州地区民俗体育资源档案,并将一大批重要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编配影像资料,以便更好的保存和传承,使之成为学校开展公共体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加强科学研究,学校依托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课题和学校《徐州地方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立项课题,认真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地域民俗体育文化,构建公共体育特色课程提供扎实理论依据。

  改革授课模式,务求教学实效。学校采取“1+1”授课模式,即每一门民俗体育课程既安排1名专业体育老师,又聘请1名民间艺术家担任兼职老师,共同推动课程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并陆续开设了《沛县武术》、《铜山徐氏北派少林拳》、《彭祖导引养生术》、《徐州民间民俗游艺活动鉴赏》和《舞龙舞狮》等公共体育特色课程,深受学生喜爱。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校公共体育教学课程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风味,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领略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体育风采,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又发扬了地域传统体育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依托桥牌项目,打造品牌课程。学校注重打造益智类公共体育特色课程,并将桥牌作为课程建设的突破口,自编大纲讲义,完备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打造《桥牌》精品课程,培养桥牌人才。截止目前,学校超过12000人次参加了《桥牌》课程的学习或培训,既普及了桥牌项目,又培养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同能力更上一个台阶。除此以外,学校还建立桥牌运动俱乐部和协会,组建高水平运动队,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桥牌比赛,取得一系列优异成绩,使桥牌运动竞技比赛成绩与品牌课程建设相互促进,走出了一条以教学促进普及、以普及带动比赛、以比赛促进发展的公共体育特色课程建设之路。目前学校《桥牌》体育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且深受学生喜爱的公共体育课程。

(责任编辑:王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