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苏省大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2-03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收藏

  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整体推进苏州、无锡、常州(以下简称“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依托城市群协同联动、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以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保驾护航”。建立健全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完善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治理结构,切实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印发《江苏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情况预警报告》,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机制,以每2—3年为一个周期,对苏锡常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吻合度作出基本判断,并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制定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和策略,引导职业学校根据产业需求设置或调整专业。建立基础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制度,推动苏锡常都市圈职业学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全面开放,进一步促进普职融通。建立职业教育类型的考试招生制度,实行中等职业学校统考统招,进一步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使“职教高考”成为高职学校招生主渠道。

  以体系建设为贯通培养“破壁通渠”。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对口单招”、五年制高职、直通试点项目三个中高职贯通主渠道,2020年苏锡常中职应届毕业生升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比例占60%以上。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在苏锡常建立14所扎根江苏、引领全国、世界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带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着力提高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职业教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中职与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与本科贯通培养。完善职业教育管理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按程序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治校科学化水平。

  以标准建设为办学质量“正名定位”。通过实施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智慧校园、现代化实训基地等创建工程,大力推进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学校的评价体系。建成覆盖区域内职业学校所有专业的教学标准体系。探索“新职师”培养方式、认定标准和办法,在区域内建设一批各层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构建线上线下协同教育体系,更好服务职业学校“三教”改革。

  以机制建设为产教融合“添薪助力”。成立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领导小组,共同决策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事项,一体化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省人民政府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建设专项经费,提升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优化支持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政策,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师发展激励机制。制定实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建立苏锡常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完善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共生共长机制,苏锡常三市均建有职教园区,实现职业学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成长。推进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研制推广现代学徒制工作规范和教学标准。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企业大学、职工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基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发动市、县政府力量给予支持,提高区域内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区域内职业学校整合各类资源、平台、要素,建设一批与职业技术标准对接的资源共享型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以能力建设为服务发展“建功立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高质量落实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能力。与新疆、西藏、青海等7省(区)开展对口协作,苏锡常46所职业学校与中西部地区83所职业学校、中小学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组织区域内职业学校结对帮扶苏北职业教育薄弱地区学校。服务产业升级,对接全省“1+3”主体功能区部署,打造一批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环保、健康、现代农业等重点专业集群。服务区域发展,2019年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97%以上,职业学校70%的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整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搭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通过实施“郑和计划”等方式,输出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