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综合治理、做好课后服务,着力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积极营造教育良好生态。
凝聚合力,强化协同育人效能。一是健全家校共育机制。完善家校共育“3+1+N”工作机制,聚焦教师、家长、学生三大主体,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动家校共育点对点走进多个家庭。引导中小学(幼儿园)办好家长学校,建立以班主任为核心、家长和学生为两翼的网格化家校管理模式,通过组建教师队伍、线上推广课程范例等,积极做好学生家庭教育。整合图书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校外教育资源,探索开展“沉浸式”“互动式”家庭教育指导,不断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建立人文关怀机制。探索“一校一案”弹性工作机制,允许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根据课程情况调整上下班时间,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优化作业管理,提升课堂效率。三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施“社校联动、集团调配、校际联合”三大行动。开展美化社区、爱老助老、社区文化馆艺术培训进校园等活动,不断丰富学校课后服务内容;推动全区15个“紧密型”教育集团统一目标、要求、行动,将教学示范、作业研发等教研活动范围扩大至薄弱学校,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同一乡镇(街道)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通过走教互动、教学共研等方式形成“互补效应”,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紧抓重点,赋能“双减”提质增效。一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提效。以“教学质量提升年”建设为抓手,完善巡课视导、集体教研和互学评议等制度,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开展“科研助教”校校行、“领航之星”教学展示等活动,依托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等平台,推进“古沙师韵1311”名师(校长)培养工程,不断强化教师培养力度,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完善作业管理,推动减负增效。严格作业审核制度,督促指导各校建立“延时服务时间表、服务内容安排表、每日作业清单”三单公开制度,推动形成“班主任协调总量、年级组统一内容、教务处审核把关”作业管理流程,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努力实现基础作业当堂化、重点作业趣味化、实践作业生活化。三是注重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成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榜样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筑牢信念根基。将“非遗”文化、红色文化等作为重点培育教育教学项目内容,同步融入“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促进“课程活动化”与“活动课程化”有机结合。聚焦“三全育人”,大力推进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育人全过程、教育全跟进。
精准监管,规范机构办学行为。一是“权责分明”推动部门履职全方位。区教体局增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统筹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护苗树人”监管专项行动,与42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履职清单,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多维网络”推动监督管理全覆盖。依托全区14个教育中心,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网络,确保全面覆盖、指令畅通、响应迅速。推动14个乡镇(街道)成立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治理小组,进一步凝聚监管合力,着力构建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依托全国校外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人员、材料、场所、课程进行全流程、全方位监管,有效实现相关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三是依法行政推动风险防控全过程。成立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风险处置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联合开展分析研判、制订工作措施等,不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一是打造“一师一课程”范式。坚持立足校内、拓展校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后延时服务。推动全区90%以上教师各展其长,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开设涵盖京剧、书法、篆刻、编织、刺绣等近700个社团,努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发挥家长“助教”功能,邀请具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普及医疗、金融、种植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邀请校外各类能工巧匠参与授课,引导学生感受工匠精神、体验劳动之美。二是放大“一生一特长”特色。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将兴趣爱好发展为专业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大力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深化体育、美育工作。把竹竿舞、抖空竹等传统运动项目引入学校,做大做优篮球等校园体育运动项目,持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充分发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辐射作用,打造各类科创课程,助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三是塑造“一校一品牌”形象。以全区37个省级内涵建设项目为支点,有序推进课程基地与文化建设、前瞻性教学改革、融合教育等项目建设。立足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小学生行为养成、新时代劳动教育等八类特色项目创建,努力打造形式丰富、各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