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省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日益增强

2010-03-03收藏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把提升高等教育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和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抓手,全省高校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

  据了解,2009年,全省高校共获得授权专利3130项,其中发明专利1361项。据2009年对20所高校的调查,在2004年,校企合作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分别只有22项和171项,2008年,则分别达到了56项和330项,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6.31%和17.86%;高校派驻企业的科技人员从2004年83人,增长到2008年的152人,年均增长16.33%;全省校企官合作的创新载体从2004年的18个,增长到2008年的75个,年均增长率42.87%;校企合作获得的省部级及以上奖项数从2004年的27项,增加到2008年的39项,年均增长率9.63%;专利转让和实施数从2004的24项,增加2008年的97项,年均增长率41.79%。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是浙江高等教育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一个缩影,并得益于三个方面:

  一是以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为龙头,加速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自2005年第一批“重中之重学科”建设以来,各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通过凝练学科特色,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目标,开展了各项建设任务,使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群体,在促进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起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是服务意识的增强,使高校与地方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

  近年来,浙江省高等教育实现跨跃式发展与全省企业发展快、经济发展快紧密相联,发挥高校的人才与科技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已成为高校的共识。在高校开展服务地方的日常工作中,省教育厅要求要从数量扩张为主向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转变,积极争取大项目,产生大成果;从自发合作为主向自发合作与学校有组织的合作并重转变,努力组织大团队,构筑大平台;从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长期战略合作并重转变,着力构建合作新体系,开创合作新格局;从被动适应性合作为主向适应性合作与导向性合作并重转变,增强合作主动性,提升合作新境界;从单个学校为主向单个学校与多个学校共同合作并重转变,提高成效,降低成本。

  三是整合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为支持和引导高校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帮助高校拓展服务社会渠道。省教育厅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努力探索与地方政府共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合作机制及合作载体、平台。成立了浙江省高校产学研联盟,集聚高校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某一地区。高校产学研联盟通过地区工作站的设立,起到联系一地,推广一方,带动一片,逐步形成企业、高校、政府互动开展科研合作与交流的枢纽,形成高校间互助合作共享资源的平台,形成浙江省高校科研服务辐射全省的网络组织机构。通过派出广大教师进驻工作站,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问题,带到学校、学院、实验室和教室,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中,有力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的水平和能力。

(责任编辑 陈思怡(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