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学生社区服务平台
打造高校和谐“准社区”取得良好成效

2011-10-09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收藏

  近年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应对校园环境开放、学生主体多样、活动区域集聚、管理功能单一等诸多挑战,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搭建学生社区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学生管理服务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实现了从“管理学生”到“服务学生”的转变。通过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学校每学期有450多名学生获得勤工助学岗位,年均扶助款达90多万元;6200余人次预约了心理咨询和参加“朋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业、就业、法律、情感等方面咨询2800余人次。

  一、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学校以资源整合、优化管理、提升服务为导向,将内部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党团管理、日常服务、健康服务、文娱服务、安全保卫等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学生社区服务中心。该中心为副处级机构,是学生社区服务综合协调机构,实现“学校、派出所、后勤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在学生生活区的各项管理中充分发挥后勤公司服务主体作用,在安全管理中充分发挥派出所的协助作用,在中心设立“警务室”,为学生提供户籍管理、突发事件快速反应等便捷服务,形成“准社会”的社区管理格局。

  二、开展三种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全天全程化服务”。在学生社区开辟310平方米场地作为学生事务办事大厅,各相关部门派出公寓辅导员、生活指导老师、警务人员和相关咨询专家等专职工作人员常驻学生社区服务大厅进行现场办公,推行学生社区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实行 “集市式”坐堂服务,为学生提供24小时无间断的全天候全程化服务。

  二是开展“点对点即时服务”。按照“一办一寝,办寝分离”的标准在每幢学生公寓开辟专门的辅导员接待室和学生办公活动室,确保能够随时为学生提供点对点服务,实现即时服务。

  三是开展“菜单专家式服务”。每学期更新制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区服务指南》,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社区日常服务、社区行为引导、社区文化建设、社区传媒服务以及下沙公共服务等服务项目菜单化,实现菜单式服务。同时,学院成立学业咨询专家组、法律咨询专家组、情感咨询专家组、就业指导专家组和创新创业指导5个专家组,实现专家预约服务,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个性化辅导的需求。

  三是强化六种服务内容

  学校深化服务内涵,开展“党团建设、学生日常事务、后勤服务、安全保障、身心健康、文娱服务”的“六位一体”社区综合服务。通过建立学生社区党支部、社区团工委、公寓党小组、流动团总支等党团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对社区党团员的考核管理,党团管理服务日趋完善。开展勤工助学岗位预约、学生请假审批、寝室纠纷调解等学生日常事务服务,极大便利了学生的生活学习。通过开展生活指导、及时发布生活服务讯息、制作社区生活服务指南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后勤生活服务,提升学生的校园生活品质。严格实行“主管公寓辅导员”、“24小时无间断总值班”等制度,建立了一套直线式突发事件快速应急反应处置体系,构建起立体化安全保障服务,全面保障“准社区”模式运行的平稳有序。通过提供社区心理咨询服务、专家预约、学业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着重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促进学生成人成才。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审批、场地和设备支持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文化娱乐服务,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在服务过程中,学校注重将思想引导和公民教育相结合,组建由学生自治自律委员会、各公寓寓管会、楼长、层长、寝室长组成的学生自治自律队伍,让学生直接参与社区的饮食卫生监督、宿舍卫生、就寝纪律、财物安全、社区文化等日常管理,形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社区自我管理体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们在学校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社会人”、作为一位“社区居民”的责任,为学生走上社会,成为真正的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思想认识、生活体验、制度环境等基础。目前,已设立的11个党员“创先争优”服务示范点、10个党小组和流动团总支、50个“文明示范寝室”和100个“星级卫生寝室”发挥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和引领功能,锻炼和培养大量涵盖社区、公寓、寝室三个层级的学生骨干党员队伍。

(责任编辑:宋成龙)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